寒士把茆聊盖头,岂假山水寻清幽。
偶然驻足得胜地,造物所赋非人谋。
有山无水清晖减,有水无山爽致卑。
流水青山屋上下,此妙唯许坡公知。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余卜居偶得山水之胜喜而赋之》是宋代姜特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士把茆聊盖头,
岂假山水寻清幽。
偶然驻足得胜地,
造物所赋非人谋。
有山无水清晖减,
有水无山爽致卑。
流水青山屋上下,
此妙唯许坡公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寒士(贫穷的人)用茅草来盖头,意味着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但是,他并不需要借助山水的美景来寻求宁静和舒适。偶然间,他在一处胜地驻足,感到欣喜,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的,而不是他自己有意寻求的。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这种美景的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赞美之情。诗人首先通过描述寒士用茅草盖头,展现了寒士的贫困和朴素生活的形象,进一步凸显了后文中对自然景观的感激之情。
随后,诗人用“偶然”来形容自己驻足在这个胜地上,强调了这一发现的意外性。他认为这美丽的景色不是人力所能筹划和设计的,而是造物主赐予的礼物,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力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诗中出现了“有山无水”和“有水无山”的对比,通过对山水元素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完整性的追求。山与水的结合能够带来清净、明朗的气氛,而缺少其中之一则会使景色变得平淡或不完整。这种对景色完整性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赞美,并将这种赞美归功于“坡公”,即指的是善于鉴赏山水之美的人。这种赞美可理解为对欣赏者的赞颂,也突出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美的共享的期待。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激之情,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颂扬,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商山留滞再经春,吟爱仙娥最出群。若有精灵念迁客,暂来河北作行云。
泽畔元非慕独醒,散人一饮费经营。也知世少苏司业,安得官如阮步兵。醉著面颜惊少壮,浇余胸次失峥嵘。更阑莫厌残灯火,卧听空廊络纬声。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冬月负薪虽得免,邻人吹笛不堪闻。死生契阔君休问,洒泪西南向白云。
岁俭心非俭,家贫道不贫。谁知天地内,别有好乾坤。
浇书满挹浮蛆瓮,摊饭横眠梦蝶床。莫笑山翁见机晚,也胜朝市一生忙。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