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西湖素公爱余泊黍小诗画为扇子》

老子诗中那有画,阿师画里自兼诗。
我非今世王摩诘,子岂前身李伯诗。
烟月正临青嶂落,滩声惟许白鸥知。
可怜半幅鹅溪绢,写此寒江一段奇。

作者介绍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作品评述

《西湖素公爱余泊黍小诗画为扇子》是宋代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素公(指素玄,即老子)喜爱余泊黍,并以此为灵感绘制了一幅扇子画。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素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自己的诗画才华。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老子诗中那有画,
阿师画里自兼诗。
我非今世王摩诘,
子岂前身李伯诗。
烟月正临青嶂落,
滩声惟许白鸥知。
可怜半幅鹅溪绢,
写此寒江一段奇。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而含蓄。首先,诗人表达了素公(老子)的诗词中并没有画的描绘,而素公却能在自己的画作中融入诗意,显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综合艺术能力。接着,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并非如今的王摩诘(指北宋著名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而素公却可能是前世的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暗示素公的卓越才华超越了常人。

诗中描绘了烟雨朦胧的青嶂山脉,月色抚摸着山峦,山涧中传来的潺潺水声只有白鸥才能理解。这些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对诗画情趣的追求。

最后两句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半幅鹅溪绢”,写尽了寒江的一段奇特景色。这种简洁而质朴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在想象中完成画面的构建,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绘画的独到见解和技巧。

这首诗词通过对素公的赞美和自身的自谦,展示了作者对诗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通过描绘山水景观,以及对自然和艺术的细腻观察,诗词给人以静谧、幽远的感受,同时也唤起人们对诗画的思考和欣赏。

  • 《喜诸子所和诗盟歌俱有可采再用韵见意》

    蛮触封疆日勍敌,金丹不疗膏肓疾。抖擞风埃发诗骨,参差头角崭然出。老夫所志在大雅,诸子政须勤帝籍。三叹变风我心恻,箾韶忍受淫哇屈。岂不见渭川千亩拂云长,前日手栽数寸碧。苟得其养终巨世,勿玩流光生厌射。世间浅者无远识,如兽系足鸟摧翼。伯乐眼空冀北群,汤鼎坐吊淮

  • 《僧舍》

    山北山南细路分,松花含雨落纷纷。道人汲井归茅舍,一带青烟染白云。

  •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风中柳 水碓》

    锦里人家,桑柘阴连西崦。驶决溪流青似染。引机激水,作碓依山旁,无朝无暮无丰歉。德耀当年,杵臼生涯勤俭。强劝郎温温笑脸。男儿志气,正欲长光焰。任顽石、也须头点。

  • 《黄昏骤寒》

    过午风犹怒,及昏寒骤增。衣皆袷无絮,被只楮非缯。所赋端如此,谁令病不胜。更怜余习在,挟册自篝灯。

  • 《六言绝句四首》

    合欢双树阿那,时有清禽好声。遮莫云阴昼晦,由来昏晓分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