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居琐闼荫庭槐,底事康衢走俗埃。
莫买渔舟便归去,好提鸿笔记方来。
湖山剩有诗神助,事业宁须官鬼催。
知道此纶未施用,出屯行矣扫云雷。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再和》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琐居的生活环境和对琐事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和对成功的渴望。
诗中提到了合居的琐事、尘埃扰乱的康衢、渔舟归去、提笔记事等等,这些琐碎的日常细节突显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心态。诗人用“琐闼荫庭槐”来形容居所,表达了他追求清净的愿望。他愿意放弃繁忙的世俗生活,回归简朴的自然环境。渔舟归去象征着诗人希望回到宁静的生活中,远离喧嚣和纷扰。同时,提鸿笔记录方来,表明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和对成功的渴望,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诗中提到了湖山和诗神助,湖山是指美丽的自然景色,而诗神助指的是灵感和创作的力量。这表明诗人相信自然的美景和灵感的降临能够帮助他创作出更好的诗歌作品。然而,诗人也意识到事业的推动需要官鬼的催促,这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现实处境,他们需要依附于官府来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
最后两句“知道此纶未施用,出屯行矣扫云雷”,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未得到施展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意识到自己的才华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但他并不气馁,相信自己的才华终将得到展现,未来会有更好的机遇等待着他。
总的来说,《再和》表达了诗人姜特立追求宁静生活、远离世俗纷扰的愿望,同时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和对成功的渴望。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色和琐碎日常生活的描写,通过对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日月异行,川岳异途。嗟嗟我人,胡能并居。衎衎夫子,奕世之儒。婴耽世华,而味道腴。伊余后生,固陋荒芜。学匪上达,质为下愚。既蒙不鄙,通家视余。朝趋函丈,夕陪座隅。话言谆谆,既沾且濡。其沾如何,如彼时雨。膏液渗漉,萌芽翘举。庶几有成,实坚实好。如何翩然,远迈于
新将给事换前衔,班被真除法从挽。道是紧头人不信,回看压得两绯衫。
怪见漫空万蝶狂,须臾色界眩昏黄。风姨知费几番信,天女才施半面妆。笔底诗徒和冰柱,酒边舞已失霓裳。梁园甚恨孤佳约,一笑吟梅且擅场。
铜梁翠气通青蛉,碧鸡啼落天上星。山都号风寡狐泣,杜鹃呜咽愁幽冥。
梦里槐安底处宫,梦回依旧向来空。竹阴可藉日已薄,柿叶堪书霜未红。酌酒谁知幽子独,纵谈那得两君同。诗拈信手初无味,閒迥西窗运秃翁。
生涯霜鬓里,旧宅阆溪旁。瑶草为谁绿,辟邪应自香。大车声槛褴,君子志阳阳。何日骑鱼去,携孙看海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