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寒过我喜仍惊,节物峥嵘更远程。
剧饮投车轻十日,细谈剪烛易三更。
故人高义千钧重,久客归心一认竹。
为语溪翁好相念,时将蓑笠晒春晴。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送刘元圭》是李流谦的一首宋代诗词。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刘元圭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犯寒过我喜仍惊,
冰冷的寒气让我高兴又惊讶,
节物峥嵘更远程。
冬日的景色越发苍凉,距离变得更加遥远。
剧饮投车轻十日,
我们相聚饮酒欢乐,但分别却轻而易举,只需十日。
细谈剪烛易三更。
细细聊天,剪烛夜谈,时间已经到了深夜。
故人高义千钧重,
这位故友的高尚品质千钧重,
久客归心一认竹。
长久以来,客居他乡的我也终于认识到故乡的价值。
为语溪翁好相念,
为了与闲居山溪的老人言语相忆,
时将蓑笠晒春晴。
时常晒晒蓑衣和斗笠,享受春日的晴朗。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诗人将自己的感受与刘元圭的离别情景结合在一起,通过描绘冷寒的气候和遥远的距离,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喜悦和惊讶之情。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将故人的高尚品质形容为千钧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与老人交谈和享受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春日晴朗的美好寄托。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和友谊珍贵的佳作。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天之方虐,无然谑
船头饱钣看扬舲,忽作翻浆不反瓶。万死一生真是幸,九江三峡未尝经。尚收弃物乾坤大,薄恃阴功祖考灵。忧患偶来须理遣,可能为汝更星星。
墓道深衣自涕洟,分明入耳似闻诗。月征日迈求无忝,尽是临深履薄时。
文正三槐宅,延平六桂家。芝兰含露秀,雕鹗着风斜。螭首终簪笔,河阳且种花。乘时长得意,毋忘夜分茶。
白社多年井迳荒,有孙还复以诗昌。此怀愿识亦已久,兹日能识亦已久,兹日能来岂所望。萸后菊前霜错落,地长家远客凄凉。平生知己晦庵老,为我谈公遣座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