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拜嵩次山塔》

向来契分胶投漆,一日不见真若失。
那知遂作死生分,屈指五年飞鸟疾。
诗人犹诵碧云句,老衲来寻金锁骨。
亭亭孤塔蔽榛莽,下马焚香涕横集。
烟林雾草不供愁,坐对青山搔短发。
亦知电露难把玩,但听沤泡自生灭。
归来闭阁睡方美,杜宇一声山月白。

作者介绍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拜嵩次山塔》是宋代李流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向来契分胶投漆,
一日不见真若失。
那知遂作死生分,
屈指五年飞鸟疾。
诗人犹诵碧云句,
老衲来寻金锁骨。
亭亭孤塔蔽榛莽,
下马焚香涕横集。
烟林雾草不供愁,
坐对青山搔短发。
亦知电露难把玩,
但听沤泡自生灭。
归来闭阁睡方美,
杜宇一声山月白。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一座山塔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人表示自己与这座山塔有着深厚的情谊,像胶漆和油墨的契合一样默契。一旦与这座山塔分隔一天,就感觉仿佛失去了真实的东西。然而,诗人意外地发现,这种分离导致了死亡和生命的分割,五年的时间过得飞快。诗人仍然念诵着诗句,来寻找那个与他有着特殊联系的人,这个人被称为"金锁骨"。然而,孤零零的塔楼被荆棘和丛林所遮蔽,诗人下马燃烧香烟,泪水横流。烟雾缭绕的林中草地无法消除诗人的忧虑,他坐在那里面对着青山,发愁地抓着自己的短发。诗人知道,电闪雷鸣的露水是难以捉摸的,只能倾听泡沫自然出现和消失的声音。归来后,闭上房门睡觉是多么美好,山中的鸟儿一声声鸣叫,山月洁白明亮。

赏析:
《拜嵩次山塔》表现了诗人对山塔的崇敬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使用了一系列动情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胶漆、油墨、死生分、飞鸟疾等象征性的形象的运用,表达了他与山塔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因分离而感受到的痛苦。诗中的"金锁骨"象征着诗人与山塔之间的特殊纽带,而被荆棘和丛林所遮蔽的塔楼则增添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诗人以焚香、横泪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山塔的敬仰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词写意深远,意境凄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 《江上晚过邻坞看花因忆南园旧游》

    去年看花在城郭,今年看花向村落。花开依旧自芳菲,客思居然成寂寞。乱后城南花已空,废园门锁鸟声中。翻怜此地春风在,映水穿篱发几丛。年时游伴俱何处,只有闲蜂随绕树。欲慰春愁无酒家,残香细雨空归去。

  •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缘识》

    大丈夫兮兼文武。君子能仁潜喜怒。强明非是尽周旋,满眼真如不自取。三春花卉正芬芳,发作痴迷我也狂。道德修来长不断,云从龙变解舒张。海浪无涯百川水,厚重高深难比擬。今古犹来世界宽,忻闻为善恶为耻。舟车有利便通津,斟量难事日其新。勿笑我心孜孜化,贵为人主不尊身。

  • 《吕颜野饮醉中寄五绝句次其韵》

    醉倒南山卧白云,满天诗思不胜春。黄鸡白酒真堪乐,谁道蓬蒿有此人。

  • 《如梦令》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 《游西湖次毛玉田韵》

    触目钱塘昨梦非,行春载酒忆当时。花间不辗香轮入,柳外空鞭骏马飞。落日荒山和靖墓,断云流水子胥祠。忘情鸥鹭间於我,应笑江湖客未归。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