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坚老师相访诵法华经如流》

八十童颠抹霜雪,琉璃碧眼莲华舌。
不将象步蹴驴骡,坐与如来过小劫。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坚老师相访诵法华经如流》是宋代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十岁高龄的坚老师,轻松地读诵着《法华经》。他的眼睛明亮如琉璃,舌头红润如莲花。他不以自己的年纪为限制,坐在佛陀的身边,一同度过劫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坚老师,一个已经八十岁高龄的人,却仍然精神矍铄,读诵着《法华经》。他的眼睛明亮如琉璃,舌头红润如莲花,显示出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虔诚。他不被自己年老的身体所限制,与佛陀一同度过劫难,表达了他对佛法的坚守和信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坚老师的形象和他与佛陀共同诵经的场景,展现了一个虔诚修行的人的形象。诗中的“八十童颠抹霜雪”形象地表达了坚老师高龄的特点,但他的精神依然年轻。描述他的“琉璃碧眼莲华舌”,将他与佛教教义中纯净、明亮的形象相联系,展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虔诚。最后两句“不将象步蹴驴骡,坐与如来过小劫”,表达了他超越尘世的境界,与佛陀一同度过劫难。整首诗词通过对坚老师的描写和寓意,传达了对修行者坚持信仰、不畏困难的赞美和敬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坚老师的形象和他的修行精神,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展示了他的信仰和修行的力量。整体氛围庄重肃穆,流露出对佛法的崇敬和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赞美。

  • 《君子行》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 《东轩小室即事五首》

    烹茗破睡境,炷香玩诗编。问诗谁所作,其人久沈泉。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閒无用心处,参此如参禅。

  •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伤》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乱亡之由,固在累积。故为《至伤》之诗一章二韵十二句)夫可伤兮?伤王乎,欲何为乎?将蠹枯矣,无人救乎?蠹枯及矣,不可救乎?嗟伤王!自为人君,变为人奴!为人君者,忘戒乎。

  • 《次韵全真所感》

    淡交异甘醴,云雨相覆翻。二者固殊辙,终当戒多言。所遇既混肴,所防难每存。怀哉古之人,闭门或逾垣。

  • 《弥牟镇驿舍小酌》

    邮亭草草置盘盂,买果煎蔬便有余。自许白云终醉死,不论黄纸有除书。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

  • 《早春曲》

    青楼昨夜东风转,锦帐凝寒觉春浅。垂杨摇丝莺乱啼,袅袅烟光不堪翦。博山吹云龙脑香,铜壶滴愁更漏长。玉颊啼红梦初醒,羞见青鸾镜中影。侬家少年爱游逸,万里轮蹄去无迹。朱颜未衰消息稀,肠断天涯草空碧。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