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秦城二绝》

堑成雉堞绕蚕丛,汉栈分明蜀徼通。
只说金牛能诳客,已输巴粟到关中。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秦城二绝》是李石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秦城的景色和历史背景,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权谋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堑成雉堞绕蚕丛,
汉栈分明蜀徼通。
只说金牛能诳客,
已输巴粟到关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秦城为背景,通过描绘城墙、栈道和交通要道等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政治权谋的思考。

第一句"堑成雉堞绕蚕丛",形象地描绘了城墙峻峭高耸,像一道道错综复杂的羽毛环绕在蚕丝之上。这句诗意呼应了秦城的雄伟和壮丽,通过嵌套的比喻手法,使诗词更富有韵律感。

第二句"汉栈分明蜀徼通",描述了栈道分明,使得蜀地与秦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这句诗传达了在历史上,秦城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连接了蜀地和秦地,使得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往来顺畅,也展现了秦城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地位。

第三句"只说金牛能诳客",金牛指的是金牛山,以山形似牛而得名,诗中使用了能诳客的修辞手法,暗示了秦城的巧妙策略和政治手段。这句诗表达了权谋和欺诈的一面,暗示了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谋略。

最后一句"已输巴粟到关中",意味着巴国的粮食和物资已经输送至关中。这句诗揭示了秦城在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秦城作为物资集散地的地位。

综合来看,这首诗词通过对秦城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城市的壮丽和重要性。同时,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权谋和政治智慧的思考,以及城市作为交通和物资枢纽的地位。这首诗词在形式上使用了韵律工整的语言,使得诗意更加凝练和生动。

  • 《君子行》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 《东轩小室即事五首》

    烹茗破睡境,炷香玩诗编。问诗谁所作,其人久沈泉。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閒无用心处,参此如参禅。

  •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伤》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乱亡之由,固在累积。故为《至伤》之诗一章二韵十二句)夫可伤兮?伤王乎,欲何为乎?将蠹枯矣,无人救乎?蠹枯及矣,不可救乎?嗟伤王!自为人君,变为人奴!为人君者,忘戒乎。

  • 《次韵全真所感》

    淡交异甘醴,云雨相覆翻。二者固殊辙,终当戒多言。所遇既混肴,所防难每存。怀哉古之人,闭门或逾垣。

  • 《弥牟镇驿舍小酌》

    邮亭草草置盘盂,买果煎蔬便有余。自许白云终醉死,不论黄纸有除书。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

  • 《早春曲》

    青楼昨夜东风转,锦帐凝寒觉春浅。垂杨摇丝莺乱啼,袅袅烟光不堪翦。博山吹云龙脑香,铜壶滴愁更漏长。玉颊啼红梦初醒,羞见青鸾镜中影。侬家少年爱游逸,万里轮蹄去无迹。朱颜未衰消息稀,肠断天涯草空碧。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