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江南上峡来,系舟夜泊云雨台。
行到西川一万里,杜鹃声急桃花开。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瞿唐峡》是宋代诗人李石创作的诗词。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行舟穿越瞿唐峡,感受到江南的美景和自然的变化。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行江南上峡来,
系舟夜泊云雨台。
行到西川一万里,
杜鹃声急桃花开。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从江南地区穿越瞿唐峡的旅程。他在夜晚停船泊岸,正好停在云雨台。行程过程中,他行至遥远的西川地区,相距一万里,那里杜鹃的声音急促,桃花绽放。
赏析:
《瞿唐峡》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诗人的行程从江南一直延伸到西川,这个行程的跨度十分宏大,反映了作者的壮游之旅。诗中的瞿唐峡是一处峡谷,通过描绘诗人的舟行和夜晚的泊岸,展现了江南地区的宜人风光。夜晚的船泊在云雨台,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与江南的水乡景色相得益彰。
诗的结尾,诗人到达遥远的西川,听到了杜鹃的声音,见到了桃花急促地绽放。这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杜鹃鸟的叫声和桃花的盛开,使整个诗句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塑造了丰富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声音,传递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展现了李石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受,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和对美的热爱。
烟渚春融岸碧绡,采兰人竞唱离骚。曲终翻作无生调,听著愁魂似雪消。
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昨日妾从堤上过,如何人不看芙蓉。
直内苦吟今贾孟,自然近作欲韦陶。曩时场屋犹无恙,前辈科名许独高。诗句孰能传海内,官衔仅足诧儿曹。雁门太守何为者,为道深衣胜紫袍。
吾息乾坤之委气,吾身父母之委蜕。乾坤父母不易酬,身体发肤可轻弃。文学恨不随父终,视七尺躯鸿毛同。未容忘形礼制外,犹复假息苫庐中。万物莫移三载志,屋上有漏中无愧。蛇容有识宁受欺,鹤固非凡岂容伪。蛇为仰向鹤俯临,吾乡人始知吾心。朝誉未知乡誉重,人知不似天知深。
拟吊英雄酒一觞,二公什胆一冰霜。金人未殄将军死,宋事无成国土亡。湖上黄埃寒柏惨,沙场青血夜燐光。生刍一束新亭泪,千古兴亡说未央。
硖内收多雨,沙边惨积阴。龙吟殷地远。虹饮入江深。不作山林林去,非忧荆棘侵。经年困奔走,无力更登临。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