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鷅鶹鸣处处闻,花开时候度重门。
啄花莫啄枝头锦,留与东皇覆酒樽。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马仲友画花下猫二首》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黄鷅鶹鸣处处闻,
花开时候度重门。
啄花莫啄枝头锦,
留与东皇覆酒樽。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画家马仲友画的一幅花下猫的画作。诗人借画作表达了自然界中的美妙景象和生活哲理。诗中描绘了黄鷅(一种鸟类)的鸣叫声遍布山野,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花朵盛开时,时间仿佛停滞,重门(指时光之门)的度量变得模糊,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诗人还提醒人们,当啄食美丽的花朵时,不要破坏花朵所在的枝头,因为它们如同锦缎一般绚丽,应该留给东皇(指帝王)来覆满酒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保护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美好。首句描绘了黄鷅鶹的鸣叫声遍布山野,给人以生机勃勃、自然纯粹的感觉。接着,诗人以“花开时候度重门”的形象表达了时间在美好时刻的停滞感,使人感受到珍贵瞬间的流逝。最后两句通过“啄花莫啄枝头锦,留与东皇覆酒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呵护和珍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美的追求和推崇之意。整首诗以简洁的表达方式,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给人以启迪和思索。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人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悟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烟渚春融岸碧绡,采兰人竞唱离骚。曲终翻作无生调,听著愁魂似雪消。
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昨日妾从堤上过,如何人不看芙蓉。
直内苦吟今贾孟,自然近作欲韦陶。曩时场屋犹无恙,前辈科名许独高。诗句孰能传海内,官衔仅足诧儿曹。雁门太守何为者,为道深衣胜紫袍。
吾息乾坤之委气,吾身父母之委蜕。乾坤父母不易酬,身体发肤可轻弃。文学恨不随父终,视七尺躯鸿毛同。未容忘形礼制外,犹复假息苫庐中。万物莫移三载志,屋上有漏中无愧。蛇容有识宁受欺,鹤固非凡岂容伪。蛇为仰向鹤俯临,吾乡人始知吾心。朝誉未知乡誉重,人知不似天知深。
拟吊英雄酒一觞,二公什胆一冰霜。金人未殄将军死,宋事无成国土亡。湖上黄埃寒柏惨,沙场青血夜燐光。生刍一束新亭泪,千古兴亡说未央。
硖内收多雨,沙边惨积阴。龙吟殷地远。虹饮入江深。不作山林林去,非忧荆棘侵。经年困奔走,无力更登临。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