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陶挽歌词三首》

老眼日昏昏,华发日萧萧。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荣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条。
青松为我夕,白石为我朝。
仍幸二亲墓,相去无几何。
今得从之游,欢喜如还家。
我心既欢喜,安用挽者歌。
有人来奠我,但问山之阿。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陶挽歌词三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老眼日昏昏,华发日萧萧。
我的双眼渐渐昏花,头发逐渐凋零。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既然无法逃脱死亡,何不早日将我埋葬在荒凉的郊外。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荒凉的郊野之中,四周尽是险峻的山峰。

荣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条。
茂盛的树木凝望着秋天的凋零,也已变成一片枯黄的枝条。

青松为我夕,白石为我朝。
青松是我夜晚的伴侣,白石是我白天的依靠。

仍幸二亲墓,相去无几何。
幸好我的父母的坟墓,离我并不远。

今得从之游,欢喜如还家。
如今我得以随父母的坟墓游玩,欢喜之情如同回到了家。

我心既欢喜,安用挽者歌。
我内心既然欢喜,又何必用挽歌来表达悲伤。

有人来奠我,但问山之阿。
有人前来向我致祭,却询问山的名称。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老去,面对死亡的无奈,希望能够早日葬在荒郊之中。他描绘了荒凉的山野景象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然而,诗人也体现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倚重,他欣然接受了与亲人同葬的机会,感受到了一种回到家的喜悦。最后,诗人对于悲伤的挽歌持有不同的态度,认为内心的喜悦已经足够,不需要再用悲伤的歌曲来表达。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金刚随机无尽颂·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海门风静夜,满月辽天挂。除非知不知,实相凭谁话。

  • 《献新安于尚书》

    九土雄师竟若何,未如良牧与天和。月留清俸资家少,岁计阴功及物多。四野绿云笼稼穑,千山明月静干戈。行人耳满新安事,尽是无愁父老歌。

  • 《题江山风月楼三首》

    江上清风月在山,叶舟赤壁蜕尘寰。坡仙心事君知否,不取一毫天地间。

  • 《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桃花开尽叶初绿,燕子飞来体自便。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秦川雪尽南山出,思共肩舆看麦田。

  • 《伯文送海红柑及橄榄》

    外大如壶内不粗,闽山风物楚山无。后皇等是栽培力,消得千头与作奴。

  • 《登鹳雀楼》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