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天台》

江云不与山云接,土雨还因夜雨消。
独上天台肆遐瞩,故乡只隔一山遥。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登天台》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天台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通过对江云与山云的对比,表达了江云与山云之间的隔阂与疏离。江云和山云本应相互交融,但它们却没有接触到一起,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感。

接着,诗中提到了土雨和夜雨的关系。土雨指的是白天的雨,夜雨指的是夜晚的雨。土雨因夜雨的降临而逐渐消散。这里可以理解为土雨和夜雨之间的联系,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和疏离。夜雨来临,土雨消散,暗示着作者身处陌生的环境,与故乡和亲人之间的距离拉大。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独自登上天台的心情。天台象征着高处、远离尘嚣的境地,诗人在这里得以肆意远眺。作者独自登上天台,四处眺望,似乎在追溯自己的故乡,寻找故乡的方向。

最后两句表达了故乡与天台之间的距离。故乡只隔着一座山的距离,看似近在咫尺,然而实际上却因山而遥远。这种近而远的感觉,增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江云与山云的隔离、土雨与夜雨的消散、独上天台的遐瞩以及故乡与天台之间的遥远,都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对离故之感的表达。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