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坦溪亭》

溪上龙孙千岁绿,上亭拟掇青溪曲。
团团白露着琅玕,故与幽人送暮寒。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坦溪亭》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坦溪亭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溪上龙孙千岁绿,
上亭拟掇青溪曲。
团团白露着琅玕,
故与幽人送暮寒。

诗意和赏析:
《坦溪亭》通过描绘溪流上的青绿莲叶、溪曲和白露下的琅玕(指水草)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清新、宁静的自然画面。诗中的坦溪亭是一个静谧的地方,与幽人一同送别即将逝去的寒冷的傍晚。整首诗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敬畏之情。

首句“溪上龙孙千岁绿”描绘了溪水上漂浮的绿色莲叶,形象地表现了水面上的生机与活力。第二句“上亭拟掇青溪曲”以“亭”作为视角,展示了溪流蜿蜒曲折的形态,使整个景色更加丰富多样。

第三句“团团白露着琅玕”描绘了露水滴在水草上的样子,以“白露”和“琅玕”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最后一句“故与幽人送暮寒”表达了作者与幽静的人一同目送寒冷的傍晚,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思绪相融合,赋予了诗词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坦溪亭景色的描写,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美好与流转的共鸣,同时也寄托了对岁月变迁的思考。

  • 《外孙文骥与可学士之孙也予亲教之学作诗俊发》

    已矣石室老,奄然三十年。遗孙生不识,妙理定谁传。孔汲仍闻道,贾嘉终象贤。文章犹细事,风节记高坚。

  • 《归朝欢(寿萧禹平知县)》

    云表金茎珠璀璨。当日投怀惊玉燕。文章议论压西癰,风流姓字翔东观。紫皇嗟见晚。祥麟五色留金殿。大江西,铜章墨缓,暂尔烦君绾。十二金钗扶玉盏。锦瑟摐摐随急管。兽炉动彩云高,秋声拍碎红牙板。趣君归翰苑。莱衣焕烂潘舆稳。任方瞳,从今看到,弱水波清浅。

  •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神鼎犹烘药,夷槃已实冰。留恩均器服,下诏约山陵。影殿虚绨几,皇堂掩漆灯。萧萧柏城下,空有暮云凝。

  • 《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

    都门霁后不飞尘,草色萋萋满路春。双兔坡东千室吏,三鸦水上一归人。愁眠客舍衣香满,走渡河桥马汗新。少妇比来多远望,应知蟢子上罗巾。

  • 《岁晏》

    得路只轮车易上,失时独幅被难眠。淡黄虀饭茅柴酒,东掩西遮也过年。

  • 《采兰吟》

    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馨香满襟袖,欲寄同心者。道远不可求,余怀为谁写。佩服林下游,自爱逸而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