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将军师羽林,追奔翻为白头吟。
不平豪愤三年气,未死英雄万里心。
故国山川知好在,异乡风物许重寻。
捷书不报浑閒呈,西邮潼关无好音。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年少时作为将军的师从羽林,追逐战争已使我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在路上吟唱。对社会不公和豪门的愤怒,积蓄了三年,尚未死去的英雄心仍在万里之外。我深知故国的山川之美,但在异乡的风物中也能找到一份安慰。然而,我急切地等待捷报的书信却迟迟未至,西邮潼关没有好消息传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故国的思念。诗人年少时在战场上担任将军的助手,经历了无数的辗转和风雨,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怀揣着对社会不公和豪门的愤怒,但他的英雄气概尚未消亡,仍然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深知故国的山川之美,也渴望在异乡中找到一丝安慰和归属感。然而,他等待已久的捷报迟迟未至,使他对未来感到焦虑和失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故国的眷恋。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描绘了一个年少将军师转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的形象,凸显了岁月变迁和人生沧桑的主题。诗人对社会不公和豪门的愤怒积蓄已久,但他的英雄气概仍然存在,他对故国的热爱和追求从未消减。诗人对故国山川之美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情厚意。同时,他对异乡风物的寻觅,彰显了他对归属感和安慰的渴望。然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捷报的期盼和对现实的失望,使整首诗增添了几分苦涩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诗人个人的经历,展示了他对社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增添了一丝宁静和慰藉。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浓厚的时代氛围和个人色彩。
诲盗须知有自来,贪官污吏祸之胎。杀人越货甘残忍,入市怒气金不忌猜。谁与清朝申典宪,合将若属寘渠魁。书生锐欲排阊阖,先诵民谣献外台。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关河午时路,村落一声鸡。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
草堂今寂寞,往事翳山椒。蕙帐空留鹤,萝衣终换貂。生皆堕天秩,隐或寄公朝。叠颖何劳怒,东风汝自摇。
疏散郡丞同野客,幽闲官舍抵山家。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小醆吹醅尝冷酒,深炉敲火炙新茶。能来尽日观棋否,太守知慵放晚衙。
渭川通野戍,有路上桑干。独鸟青天暮,惊麏赤烧残。高秋辞故国,昨日梦长安。客意自如此,非关行路难。
君同黄鹄游海峤,我学白云归帝乡。已爱健翅自鼓舞。谁怜孤影犹飘扬。安得相从在霄汉,於今留滞嗟絷缰。欲随轻风挹君袂,满野春雨生迷茫。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