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马玉簪看作竹,浸篱鸭绿已盈沟。
田园秀润吾无着,却要江湖一小舟。
钵囊有润何癯瘠,鱼鼓无声太寂寥。
更向冲衢见车马,可能不过虎溪桥。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题兴化小阁》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迎马玉簪看作竹,
浸篱鸭绿已盈沟。
田园秀润吾无着,
却要江湖一小舟。
钵囊有润何癯瘠,
鱼鼓无声太寂寥。
更向冲衢见车马,
可能不过虎溪桥。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诗人在兴化小阁中的题写过程,并抒发了对田园生活和江湖之间的矛盾心情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兴化小阁中的心境。诗人迎着马,玉簪插在头上,目光却将竹子看作了迎面而来的马匹。这种景物错置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矛盾。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篱笆被鸭子沾染成翠绿色,水沟已经被水草充满。这里描绘了田园景色的美丽,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诗人却感到自己无法真正融入这样的田园生活,他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了疑问。无论田园多么秀丽,他仍然渴望江湖的冒险和自由,因此渴望拥有一艘小船,投身于江湖之中。
下面两句描述了钵囊中的酒液对于身体瘦弱的诗人来说是一种滋养,而鱼鼓却在寂静中无声,显得孤寂。这里通过描写酒和鱼鼓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在街道上看到车马的情景,但他意识到这些繁忙的车马无法超过他即将经过的虎溪桥。这里可以理解为虎溪桥是诗人心中的一座界限,他意识到自己无法逾越,无法真正融入繁忙的社会。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内心感受,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江湖冒险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内心冲突,同时也暗示了个体与社会、自然与人类文明之间的矛盾。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我存在的思考。
梅开壍边勿渠陋,倚竹长年固成瘦。风期唤得高人就,几度行看仍落齅。是花佳处绝难摹,思虽宛转终不如。我诗有愧渭南赵,君句自续东湖徐。
日月高奔,金波满泛,七返九还延祚。真精应物,大道潜身,恍惚妙通玄路。直待阳生,造化神丹,龙虎紫霄天府。这瑶函、宝篆天机,须仗至人开悟。长生道、固蒂深根,仙家活计,烹炼汞铅为务。炉辉五彩,鼎耀三光,识取本来宗祖。明月楼前,睹个金蝉,飞舞翠峰明宇。把凌云一志,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渴令平生病,年来病更多。腰仍难老折,肠亦旧无他。知已眠三迳,逢秋欲七歌。勋名邮传尔,唯日饮无何。
[姑洗羽一奏]温然仁矣,熙然春矣。龙驾帝服,穆将临矣。我酒清矣,我肴洱矣。我乐备矣,我神顾矣。
千年石虎产麒麟,一角通身五彩明。金锁玉关浑掣断,毗卢界内鼓烟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