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人构目空依路,唤客莺声又隔林。
病渴相如今已老,悔将春事入琴心。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新春道中口占》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春道中口占
挑人构目空依路,
唤客莺声又隔林。
病渴相如今已老,
悔将春事入琴心。
译文:
春天新年时节,行人挑担的身影在路上匆匆走过,
远处的鸟儿的鸣叫声从林间传来。
病魔与口渴如炬的病痛如今已令我年老,
我懊悔曾将春天的事物深深地铭刻在心底。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中的一幅场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悔恨之情。诗中的行人挑担、鸟儿鸣叫等景物,都是表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然而,诗人却因病痛而年迈,感到对春天的美好错失了,深感悔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性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挑人构目空依路”,表现了行人匆匆赶路的景象,也暗喻了人生的匆忙与无常。而“唤客莺声又隔林”,则通过远处鸟儿的鸣叫声,传递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与诗人病痛的对比格外鲜明。
最后两句“病渴相如今已老,悔将春事入琴心”,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而年老衰弱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轻时热爱春天、追求美好事物的后悔和无奈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哲理,引发读者对光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西风吹步上云衢,万竹深围一草庐。分付儿童勿轻剪,蜀溪风月正关渠。
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祷旱何妨抵死求,分明在处有神湫。只消一念精诚格,立使风雷布九州。
灵鉴匪远,诚心肃祗。是孙是享,俎实孔时。礼行乐奏,肸乡是期。云车风马,神其燕娭。
人物风流世所推,操持议论每清奇。自量才位难牟弟,故乞馀年请代之。
净明斋宿近初庚,西蜀东吴一世英。行径九盘山荦确,流泉百折玉琮琤。频飞兕斝颜俱渥,细听犀谈座为倾。觞咏直多幽兴足,未应不饮似公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