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泊府口》

建邺重东南,爰从吴晋后。
镇戍分淮江,心腹运臂肘。
我舟历阳岸,烟外见钟阜。
问名良宾实,南渡此其口。
龙蟠虎踞地,永藉藩篱守。
六朝或易之,戎马辄腾蹂。
铁山引济师,竟致凶渠走。
扼吭傥得要,制敌果何有。
设险务究本,不独计山薮。
任吏所宜择,抚民所宜厚。
孤生恤纬意,南望凝伫久。
深愧行歌人,招邀话佳酒。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泊府口》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建康城东南的景色和城市的重要地位,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社会安危的忧虑。

诗中提到了建康城(即今天的南京),它位于东南地区,是吴国和晋国的后都。城市的位置靠近淮河和长江,成为了军事要地,保卫着国家的边疆。诗人称建康为心腹,意味着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乘舟行至阳岸,远远看到了钟阜山的景色。钟阜山是建康城的一座山峰,它高耸入云,给人以壮丽的感觉。

诗中提到了南渡,指的是南渡长江。南渡长江意味着南方的边界,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多次战争和政权更迭的地方。诗中提到龙蟠虎踞之地,表示诗人希望国家能够稳定安宁,能够坚守边疆,保卫家园。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担忧,六朝或易之,戎马辄腾蹂。六朝指的是南朝宋、齐、梁、陈、南齐和南梁这六个朝代,它们在南方相继兴起和灭亡。诗人担心战乱会再次出现,祖国将再次陷入动荡和痛苦之中。

最后,诗人呼吁政府要重视边防,设立险要,保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他还提到了任官应该以能力为标准,善待百姓。他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并且期望能够回到家乡,享受宁静的生活。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描绘建康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诗人通过诗词向读者传递了他的情感和观点。整首诗抒发了对家国的深情,以及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殷切期望。

  • 《望禁苑祥光》

    嘉瑞生天色,葱茏几效祥。树摇三殿侧,日映九城傍。仙雾今同色,卿云未可章。拱汾疑鼎气,临渭比荧光。岂并春风旧,俄同圣寿长。微臣时一望,短羽欲翱翔。

  • 《春帖子词·皇帝阁十二首》

    宜春苑里报春回,宝胜缯花百种催。瑞羽关关迁木早,神鱼泼泼上冰来。

  • 《鸳鸯湖棹歌 之十五》

    鸭馄饨小漉微盐,雪后垆头酒价廉。听说河豚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

  • 《仲秋朝拜昭陵》

    清秋寿原上,诏拜承吉卜。尝读贞观书,及兹幸斋沐。文皇昔潜耀,随季自颠覆。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神祇戴元圣,君父纳大麓。良将授兵符,直臣调鼎餗.无疆传庆祚,有截荷亭育。仙驭凌紫氛,神游弃黄屋。方祗护山迹,先正陪岩腹。杳杳九嵕深,沈沈万灵肃。鸟飞田已辟,龙去

  • 《与宋廐父昆弟唐升伯偕游庐山》

    征帆西过忆匆匆,咫尺匡庐怅望中。天意留为今日计,春游恰与故人同。酒醒月落行侵晓,云断风来翠满空。识取庐山真面目,会来栽杏作仙翁。

  • 《北山道中》

    拂衣去城市,信步踏晴泥。草意春风蚤,松阴野日西。语长忘路远,行近觉山低。更欲迟来此,穿林听鸟啼。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