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施野夫赴举》

胸中六籍收高谊,手抚辞章应礼闱。
不饮故人相别酒,恐沾寿母自缝衣。
吴河系棹开深冻,汴日迎鞭弄短晖。
四十明年方得仕,平生未与古人违。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施野夫赴举》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施野夫赴举试的送别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身宏伟志向和追求功名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胸中六籍收高谊,
手抚辞章应礼闱。
不饮故人相别酒,
恐沾寿母自缝衣。
吴河系棹开深冻,
汴日迎鞭弄短晖。
四十明年方得仕,
平生未与古人违。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施野夫的深厚友谊和对其前程的祝福。第一句“胸中六籍收高谊”,描绘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友谊的珍视。其中的“六籍”指的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六个阶段,暗示了施野夫的进取心和努力追求功名的决心。

第二句“手抚辞章应礼闱”,表达了作者对施野夫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期望和祝愿。这里的“辞章”指的是考试的文章,而“礼闱”则象征着进入朝廷的机会。

第三句“不饮故人相别酒,恐沾寿母自缝衣”,表现了作者与施野夫之间深厚的情谊。作者不愿意与好友施野夫以饮酒作为分别的方式,因为他担心这样的别离会给施野夫的母亲带来忧伤和困扰。

第四句“吴河系棹开深冻,汴日迎鞭弄短晖”,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表达了离别的悲凉之情。吴河冰封,施野夫乘船启程,而汴京的阳光短暂,暗示着时间的紧迫,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最后两句“四十明年方得仕,平生未与古人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期许。他希望在四十岁时能够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同时也表示自己一生都没有违背过古人的道义和原则。

整首诗词通过对友谊和离别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施野夫追求功名的支持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人情世故和人生追求的主题。

  • 《挽新昌王明府吉甫》

    不见高人祗自悲,每哦佳句望乌衣。浣花风月参谋去,采药溪山茂宰归。万里险艰头已白,半生功业梦还非。阿戎盍上青云路,奕世清门要发挥。

  • 《京口怀洛阳旧居,兼寄广陵二三知己》

    川阔悲无梁,蔼然沧波夕。天涯一飞鸟,日暮南徐客。气混京口云,潮吞海门石。孤帆候风进,夜色带江白。一水阻佳期,相望空脉脉。那堪岁芳尽,更使春梦积。故国胡尘飞,远山楚云隔。家人想何在,庭草为谁碧。惆怅空伤情,沧浪有馀迹。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

  •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一烛发明百巧》

    古称净琉璃,物现我常寂。胡为自争妍,照耀出痕迹。坐有求心客,骇目不忍看。愿息终岁劳,留作袖手安。

  • 《东合雨中》

    直合时偷暇,幽怀坐独哦。绿苔人迹少,黄叶雨声多。云结愁阴重,风传禁漏过。瑶图新嗣圣,玉寒久包戈。相府文书简,丰年气候和。还将凤池句,聊杂野人歌。

  • 《次韵琛庭即事》

    吏尘飞不到,官况尽凄凉。实货归周府,虚名属晋堂。日移槐影转,风细荔花香。若问公私事,閒蛙话最长。

  • 《题渊明像》

    漉酒不孤头上巾,醉来万事等浮尘。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仕晋何心更仕刘,知几闻早去来休。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睿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