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晚登至德上方偶书短篇呈山主云公》

城市隔半舍,好山宁在深。
乱云归别坞,落日照疏林。
能解外缘缚,始坚安住心。
冠裳方我诱,漫作爱山吟。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晚登至德上方偶书短篇呈山主云公》

晚上登上至德山的顶峰,我偶然写下了这短篇诗,献给山主云公。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城市与大自然之间的对比。城市将人们隔离开来,而美丽的山峦却静静地存在于深处。乱云飘散回归自然,落日的余晖照耀在疏林之间。

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然的向往。他希望能够解脱外界的束缚,从而使内心得到长久的安宁。冠裳之间,他感受到山峦的诱惑,心中涌起了对山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词揭示了诗人在城市喧嚣中寻求内心宁静和自然之美的愿望。他通过山峦的景色和自然的气息,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望,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赏析:这首诗词通过对城市和山峦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之情。城市的喧嚣与混乱与山峦的宁静与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自然对人类内心的温暖和滋养。诗人的诗意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追求,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追寻内心宁静的愿望。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大自然的美好,呼唤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与之相伴的内心宁静,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与启迪。

  • 《赠肖岩》

    曾因肖象下箕星,梦寐犹应右武丁。顾我本非钟鼎相,不应端笏侍天庭。

  • 《塞上(一作塞下曲)》

    勒兵辽水边,风急卷旌旃。绝塞寒无树,平沙势尽天。雪晴回探骑,月落控鸣弦。永定山河誓,南归改汉年。

  • 《奉和御製读前汉书》

    子房天授汉,不战道忧尊。秘法盈编受,危机借箸论。避封昭止足,辟穀厌尘喧。莫讶萧规茂,從容有绪言。

  • 《送王储詹事西游献兵书》

    美酒拨醅酌,杨花飞尽时。落日长安道,方寸无人知。箧中制胜术,气雄屈指算。半醉千殷勤,仰天一长叹。玉匣百炼剑,龟文又龙吼。抽赠王将军,勿使虚白首。

  • 《晖仲叔挽词》

    材业光华蔼荐绅,由来孝子出忠臣。五年字邑祗明诏,两路观风惠远民。徐穉湖边才卜筑,葛翁山下忽栖神。朔云千里人挥泪,遗命归从大母邻。

  • 《游郭驸马大安山池》

    马嘶芳草自淹留,别馆何人属细侯。仙杏破颜逢醉客,彩鸳飞去避行舟。洞箫日暖移宾榻,垂柳风多掩妓楼。坐阅清晖不知暮,烟横北渚水悠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