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九月二十六日河上雪》

昨朝今日尽天风,九月长河雪片中。
云外谁偷榆荚种,人间自满菊花丛。
群阴已鼓先时勇,万井应愁卒岁穷。
亦欲蹇驴乘逸兴,灞桥何处觅诗翁。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九月二十六日河上雪》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九月河上的雪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昨朝今日尽天风,
九月长河雪片中。
云外谁偷榆荚种,
人间自满菊花丛。
群阴已鼓先时勇,
万井应愁卒岁穷。
亦欲蹇驴乘逸兴,
灞桥何处觅诗翁。

诗意:
这首诗以九月河上的雪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抒发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变迁,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昨朝今日"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天风"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九月的寒风吹拂,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接下来的"九月长河雪片中"描绘了河上飘落的雪花,给人一幅冬日的景象。雪花的纷飞不仅增添了诗词的美感,还寓意着岁月的流转和变幻。

诗的下半部分,"云外谁偷榆荚种,人间自满菊花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云外谁偷榆荚种"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可能来自天外,让人产生遐想和向往。而"人间自满菊花丛"则凸显了人们对自身环境中美好事物的满足感。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生活的思考。"群阴已鼓先时勇,万井应愁卒岁穷"这两句描绘了岁月的不停流逝和人们对未来的担忧。"群阴已鼓"意味着时光已经过去,而"万井应愁"则表达了人们面对即将到来的岁月的忧虑。

最后两句"亦欲蹇驴乘逸兴,灞桥何处觅诗翁"展示了诗人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蹇驴乘逸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无拘束的向往,而"灞桥何处觅诗翁"则象征着诗人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追求诗意和自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九月河上的雪景的描绘,以及对岁月流转和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都富有诗意,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送陈先生之洪并寄萧少卿》

    闻君仙袂指洪涯,我忆情人别路赊。知有欢娱游楚泽,更无书札到京华。云间驿阁连江静,春满西山倚汉斜。此处相逢应见问,为言搔首望龙沙。

  • 《道山座主先生平章吕公挽歌辞五首》

    □公三十岁,死守汉阳城。焉得江陵阃,能支鄂渚兵。椿庭才不起,槐府已无情。最恨木绵鬼,乾坤一掷轻。

  • 《食早荔七首》

    先生受用晚萧然,日晏厨荒突未烟。说与儿童休懒觅,摘来丹实可加笾。

  • 《题亡友江畔旧居》

    寥落留三径,柴扉对楚江。蟏蛸集暗壁,蜥蜴走寒窗。松盖欹书幌,苔衣上酒缸。平生断金契,到此泪成双。

  • 《夜雨独觉》

    枕上还乡枕上回,更更点点把人催。雨将苔砌滴到晓,风拣荻帘疏处来。每到凋年每多感,不教睡眼不曾开。来霄我识华胥路,莫近茶瓯近酒杯。

  • 《三月闺情》

    三月春将尽,空房妾独居。蛾眉愁自结,鬓发没情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