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经故明静师支离堂》

支公昔讲支离学,堂上无容坐客毡。
往日衣冠今尚否,经春几席自萧然。
谈间精义门人记,身后清风嗣子传。
一纪宦游寻旧社,空将感涕洒尘编。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经故明静师支离堂》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昔日名师支离所传授的精义的回忆和思考,以及对自身宦游经历的感慨和追忆。

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作者提到昔日支公在支离堂讲授支离学,堂上没有多余的坐客,只有一张空寂的客毡,暗示了教室的肃穆和教学的专注。然而,现在作者的衣冠是否仍保持昔日的风采,是否还能继续传承支离学,已经成为一个未知的问题。经历了春秋的变迁,作者坐在几席之上却感到自己内心的荒凉和孤独。

诗词中还提到了谈论之间,门人们都记住了支离学的精义,并且在作者身后传承下去。清风吹拂着后继者,将作者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这种传承的意义超越了个人的生命,延续了支离学的思想。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宦游中寻找旧社的心情,但却发现旧社已经荒废,只有感慨和泪水洒在尘埃之中。这里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悲欢离合的悲凉感叹。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师长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知识传承和人生历程的反思。通过对时间的流转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诗词传递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强至独特的诗意和情感表达能力。

  • 《清音河河上小桥晚眺》

    电光撩眼烂生寒,撒米攒星有是观。但得灯浓任月淡,中天尽好付谁看。

  • 《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

    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已爱治书诗句逸,更闻从事酒名新。庭芜暗积承双履,林花雷飞洒幅巾。谁见柰园时节共,还持绿茗赏残春。

  • 《今岁官茶极妙而难为赏音者戏作两诗用前韵》

    乳花翻椀正眉开,时苦渴羌冲热来。知味者谁心已许,维摩虽默语如雷。

  • 《谢王景之用前韵见寄》

    诗卷舞西风,翩然入眼中。健回追电马,清落唳霜鸿。遗我宝吴缟,逢人称相红。但存山上果,谁道剥为穷。

  • 《杂感》

    平生所闻宋华子,病忘乃与知道邻。老夫历尽世间事,始觉此公真可人。

  • 《閒看佛书》

    金仙入汉梦,始闻佛法东。梁武好尤笃,上下争尊崇。寻译到李唐,伽蓝栋宇充。煌煌五千卷,披读未易终。楞严明根尘,金刚了色空。圆觉祛禅病,维摩现神通。四书皆等教,真可发愚蒙。我常日寓目,清晨课其功。油然会心处,喜乐浩无穷。寄语看经人,勿堕文字中。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