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却灯烛,久雨爱冰轮。
愁眼开今夕,清光对故人。
更长频侧帽,望极反沾巾。
几为浮云掩,行藏类此身。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久雨见月》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诗意表达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之后,终于见到明亮的月光所带来的喜悦和感动。
译文:
千门的灯烛都燃起来了,
久雨之后,我喜欢上了冰冷的圆轮。
愁眼在今夜中睁开,
清亮的月光照耀着我与故人之间。
更长时间频繁地侧过帽子,
望得极远,反而沾湿了巾子。
几次被浮云遮挡,
我的行踪和内心都如此相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长时间阴雨之后的月光的喜爱和感慨。首句"千门却灯烛"描绘了整个城市的灯火辉煌,预示着喜庆的气氛。接着,作者表达了对久雨之后冷静明亮的月光的喜爱,将其比作冰冷的轮子,显示出作者对纯净美的向往。
第三句"愁眼开今夕"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愁思,然而在今夜中,月光的出现给予了他一丝安慰和希望。第四句"清光对故人"表达了作者与故人在月光下相互对望的情景,清亮的月光照耀着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更长频侧帽,望极反沾巾"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频繁侧过帽子以观赏月亮的场景,却因此沾湿了巾子,一方面展示了作者对月光的痴迷,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和牺牲。
最后两句"几为浮云掩,行藏类此身"通过浮云的形象描绘了作者行藏之间的起伏不定,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他对清新、纯洁之美的追求。
书岩已奇甚,潜玉尤伟哉。李君漫盘谷,元子空峿台。神不得自秘,天应为君开。渊明如得此,应不赋归来。
伤春心事正无聊,短发萧萧任意搔。旋买茶芽清睡思,不须酒力助诗豪。生涯狭处饭多味,世路险时才忌高。我为独醒愁不奈,羡君万事赴陶陶。
天地为炉变化间,丹砂点石石成丹。丹成遗灶空陈迹,留与高人图画看。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先生种柳已居围,柳外孤亭但夕晖。如觉隐侯前日去,不知丁令几时归。云帆夜夜沙头落,风叶年年城上飞。吊古登临仰词伯,苦吟精思入幽微。
一溪之云各为雨,聊与萧王分出处。乱山深处有生涯,三尺渔竿一枝櫓。细读怀仁辅义书,先生於世未尝疏。我已飘然遗物去,斯言却以告司徒。参政树碑颂遗德,舍人作堂诏无极。高风之高高几何,下视乌龙六千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