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庚子岁除辇下作》

呼儿来秉烛,点检鬓边丝。
志在惊时晚,年加愿晓迟。
京华犹旅食,世态益吾悲。
四十明朝是,愁吟杜子诗。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庚子岁除辇下作》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呼儿来秉烛,点检鬓边丝。
志在惊时晚,年加愿晓迟。
京华犹旅食,世态益吾悲。
四十明朝是,愁吟杜子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庚子年(指农历六十年一轮的甲子年份中的第七十二年,即宋哲宗皇祐元年)岁除(指除夕之夜,即农历岁末最后一天)为背景,以自己在夜晚点亮蜡烛,静静思索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赏析:
诗词开篇,诗人呼唤着自己的孩子过来,拿着蜡烛照亮自己的面颊,细细观察面颊边的丝发,这种严肃的动作和情景,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担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惊喜时刻的志向,但年龄的增长让他希望时光流逝得更慢些。他身在京华(指都城),却仍然吃着旅行时的便餐,这种反差使他更加悲伤。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四十岁时的心境,愁吟杜子诗,意味着诗人在岁月的冲击下,对人生的忧伤和思考,以及对杜甫诗歌的倾慕。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与思索。通过描绘诗人在岁除之夜的场景,诗词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人对社会现实和自身命运的反思也贯穿其中,呈现出一种忧伤而深沉的情感。整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展现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抒发。

  • 《香林》

    日月岩头古翠埋,绵云深隔洞门开。苍藤随石无根活,灵杞何年有种栽。气凝野烟疑麝过,暖熏山雨误蜂来。空亭谁领幽芬坐,云鹤同行损绿苔。

  • 《得祠》

    十年梦不到清都,云满寒蓑雪满颅。一片青山一黄犊,底须更着旧称呼。

  • 《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 《句》

    轩窗眼界开。

  • 《菩萨蛮》

    银城远枕清江曲。汀洲老尽蒹葭绿。君上木兰舟。妾愁双凤楼。角声何处发。月浸溪桥雪。独自倚阑看。风飘襟袖寒。

  • 《寄庾侍郎》

    一双华亭鹤,数片太湖石。巉巉苍玉峰,矫矫青云翮。是时岁云暮,淡薄烟景夕。庭霜封石棱,池雪印鹤迹。幽致竟谁别,闲静聊自适。怀哉庾顺之,好是今宵客。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