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公门下识羲之,风骨无尘耸秀姿。
壮气海鲲翻碧浪,逸才天马脱金羁。
旋凭辞律趋明试,首听文衡中有司。
太学旧游应刮目,青衫事业盛当时。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送王敏夫判官赴举京师》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王敏夫的判官奔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通过诗词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王敏夫的风采和壮志。
诗意:
诗词传达了王敏夫的风采和才华。他在郄公门下学习,通晓羲之,他的风骨高洁,不受世俗尘埃的沾染,犹如一座高耸秀美的山峰。他的壮志如同翻腾的碧浪,宛如海中的鲲鱼一般,气势磅礴。他的才华出众,像一匹天马,能够自由解脱金羁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王敏夫的卓越才华和雄心壮志。诗中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如将王敏夫的风姿比作高耸的山峰,他的壮志比作翻腾的碧浪和自由奔驰的天马,这些形象使诗词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通过描绘王敏夫的才华和志向,诗人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
诗词中还提到了“太学旧游”和“青衫事业”,这暗示着王敏夫在太学求学时曾游历过一些地方,他的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些细节增添了诗词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突出了王敏夫的才情和功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王敏夫的风采和才华,表达了对他前程似锦的祝愿。这也是宋代诗歌中典型的以人物为中心,赞美才华和壮志的作品。
北溟苍蟠赤有只,何年飞入昭阳里。王母抱其首,至尊抚其尾,爱之不啻如己子。时复娇嘶作宫徵,宁王窃弄至尊喜。一朝踊跃不可收,化作万丈长黄虬。腾怒□觞昆仑丘,五城欲崩河倒流。老优方作《霓裳》舞,朔风忽动渔阳鼓。鼓声殷殷来朝阳,六龙西狩剑阁长。欢乐极兮成悲伤,马嵬
江海岁云晏,雨冥风自凄。叶光群木洗,翅湿几禽低。静榻欹寒枕,孤城隐暮鼙。少陵车马客,催踏草堂泥。
嫩水采蓝,遥堤映翠,半雨半烟桥畔。鸣禽弄舌,蔓草萦心,偏称谢家池馆。红粉墙头,柳摇金缕,纤柔舞腰低软。被和风、搭在阑干,终日绣帘谁卷。春易老,细叶舒眉,轻花吐絮,渐觉绿阴垂暖。章台系马,灞水维舟,追念凤城人远。惆怅阳关故国,杯酒飘零,惹人肠断。恨青青客舍,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
两受君恩辞魏阙,重寻乡路入嘉州。延祥观是扬雄宅,好住玄门第一流。
诸尘勿易难,那个别归关。可怜迷妄者,横锡步云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