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溪却泻低溪水,溪里分明见白沙。
夜来山上暴风雨,溪口流出红桃花。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过三十六洞》是宋代郑獬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溪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过了三十六个山洞,
高处的溪水奔腾而下,
低处的溪水平缓流淌,
溪底清澈可见白色的沙砾。
夜间山上突然爆发风雨,
洪水冲刷溪口,
溪水中漂浮着鲜红的桃花。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通过描绘溪水的流动和溪底的白沙,诗人展现了山溪的清澈和美丽。而在夜晚的暴风雨中,洪水冲刷溪口,红色的桃花在水中飘荡,给整个景象增添了一份浓郁的色彩和生机。
这首诗词赏析中蕴含了对自然景色的情感和感受。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溪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变幻无常。通过对山溪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红桃花的意象也赋予了诗词一种生命的象征,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词展示了郑獬细腻的描写技巧和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通过对山溪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变幻的自然世界。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宏伟和神秘之处。
三聘玄纁莫可辞,此行为满故人思。一宵共榻论心事,却被司天太史知。
夜郎城裹叹途穷,赖有西楼著此翁。溪鸟孤飞寒霭外,野人参语夕阳中。苍天可恃何曾老,白发缘愁却未公。俗态十年看烂熟,不如留眼送归鸿。
分火疏篱外,闻鸡曲巷中。烟云如恋主,田舍得称翁。林止留槐绿,霜将酿柿红。前期俄匝月,惆怅岁时空。
怪石如屯虎豹关,仙家真与白云闲。九州图迹夸谁胜?万古乾坤只此山。丹臼半余岙冉冉,汞泉分出水潺潺。手摩苍藓看题字,先正高风不可攀。
马缩寒毛鹰落膘,角弓初暖箭新调。平原踏尽无禽出,竟日翻身望碧霄。
十步荒园亦懒窥,枕书小醉睡移时。健如黄犊时无几,钝似寒蝇老自知。休惜飞驰春过眼,但求强健酒盈巵。枇杷着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