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诗词:《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元干
中文译文:
老去何堪节物催,
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
蚯蚓虾蟆也出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张元干的作品,描绘了农历正月十四日的景象,这一天是农历的惊蛰节。诗人以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表达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的开头写道:“老去何堪节物催”,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年岁不饶人的感叹。岁月如梭,时光不等人,无情地推动着人们的老去,使人不禁思考生命的脆弱与有限。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放灯中夜忽奔雷”。这里描绘了突然的闪电和雷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这种突如其来的现象象征着瞬息万变的人生,让人们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常。
最后两句写道:“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这里通过描绘动物的活动,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大自然的力量唤醒了冬眠的生物,使它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顺应自然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惊蛰节的描绘,以自然景象为隐喻,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诗中的自然现象激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思考,使人们在面对岁月的洪流时,能够更加珍惜时间、感悟生命的真谛。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