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风物似斜川,岑寂那知市井喧。
岁旱但伤禾穗槁,秋饥犹喜粟皱繁。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彦逢弟简相山古上人二首》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它描绘了相山的风景和居住在那里的古上人的生活。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相山的风景如同斜川,
静谧中无法感知市井的喧嚣。
岁月的干旱伤害了庄稼的穗和花,
然而秋天的饥荒却令粟粒皱纹繁盛。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相山的自然景观和古上人的生活,表达了一种宁静与繁盛并存的意境。相山的景色宛如斜川,与繁忙的市井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岁月的干旱使庄稼的穗和花受伤,但秋天的饥荒却让粟粒生长得更加茂盛,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相山的景色和氛围,通过对风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作者以静谧与喧嚣的对比,表现了相山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特点。岁旱伤害庄稼的描写,折射出人们对干旱的担忧和困扰,但秋天的饥荒中却有粟粒皱纹繁盛的景象,暗示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存在。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对风景和生命的描绘,诗中蕴含着人生哲理和积极向上的情感。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不仅可以体味到自然风光的美妙,还能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希望的力量。
今日何不乐,振策登高山。深林仰无见,藤蔓阴以繁。鼪鼯绕树啼,黄鹄空飞翻。揽辔向西北,思欲赴昆仑。琼楼十二重,豹虎夹陛阍。青溟欲何之,谁向王母言。徘徊岁华晚,感激生愁怨。
莫把行藏间斗牛,年将八十更何求。顾言奎宿长明健,文治从今遍九州。
还元返本。作用难明须细论。神气□□。窈窕之中复混成。勤修不倦。直到无为功始见。此是天机。不遇真仙莫强知。
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落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
兰芷春风满地香,谪仙曾卧白云乡。山间精爽今犹在,落月时时见屋梁。
堂皇敞而华,簷牙照池水。钿叶矗新圑,玉莩粲繁蘤。游鳞竟泼泼,幽石仍齿齿。寄言采秋芳,何必涉江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