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吊魏敏功赠住庵通老》

一别异生死,三年能几时。
埋玉不可见,拱木徒兴悲。
通老奉香火,坐阅岁月移。
圆颇点飞霜,夷旷真吾师。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吊魏敏功赠住庵通老》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别异生死,三年能几时。
埋玉不可见,拱木徒兴悲。
通老奉香火,坐阅岁月移。
圆颇点飞霜,夷旷真吾师。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对已故魏敏功的悼念,旨在表达作者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一别三年的时光流转,以及逝者安葬处的墓碑和木雕,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同时,诗人也将诗中的事物与人生的无常联系起来,以此呈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悼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思考。首句“一别异生死,三年能几时。”以一别异生死的离别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逝者的墓碑和木雕,用“埋玉不可见,拱木徒兴悲”表达了逝者已经离开人世,只能通过墓碑和木雕来怀念的意境。

第三句“通老奉香火,坐阅岁月移。”表达了逝者的子嗣或弟子们继承了先人的事业,并在庙宇中奉献香火,坐在那里观看岁月的流转,表示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最后两句“圆颇点飞霜,夷旷真吾师。”则通过描写墓碑上点缀的飞霜,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将逝者视为自己的真师,表达了对逝者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词情感沉郁,意境深远。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诗人以简洁而精准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命的思索,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 《望江南》

    春去也,白雪尚飘零。万里归人骑快马,到家时节藕花馨。那更忆长城。妾薄命,两鬓渐星星。忍唱乾淳供奉曲,断肠人听断声。肠断泪如倾。

  • 《正冬御殿上寿乐章八首其一皇帝举寿酒宫悬奏》

    天威煌煌,山龙采章。庭实旅百,上公奉觞。拱揖群后,端委垂裳。永锡难老,万寿无疆。

  • 《雨後》

    毵毵柳色绿垂齐,草引青天去自迷。人说春园有寻路,我嗟荒径正行泥。蝶多平日浑如梦,花好谁家又有蹊。儿女狂娇随马逐,高眠可惜日垂西。

  • 《望月婆罗门引 偕王仁甫左丞、贾伯坚左司,》

    酌。廷秀求词,醉中赋此紫宸朝罢,东风吹到谪仙家。貂裘抖擞尘沙。一室窗明几净,人境独清华。有息斋名画,殿帅高茶。主人意佳。道分手、即天涯。何事相逢不饮,戚戚嗟嗟。黄封旋拆,有鹅腊、鸡朐与兔*。公不饮、孤负梅花。

  • 《颂古五十五首》

    破镜生儿借似金,晨昏不敢离烟林。羽毛长就飞求食,聚口纷争吃母心。

  • 《雪初作怀成父弟及诸子》

    岁事方虞旱,山行敢愿晴。雨花才若洒,冰霰忽如倾。孤役宁私己,群生足慰情。泉源滋久竭,陇亩动深耕。冷落三家住,凌兢独木横。暂从求束緼,还是问前征。冻雀成频坠,荒鸡误晓鸣。忆儿衣孰挽,怀弟艇犹撑。便可锄三径,因之治短檠。丰年今可必,与汝沃藜羹。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