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

情似长江流不断,事如芳草剗还生。
此身何苦浮名绊,正拟花时取次行。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是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中纷繁琐碎事务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以描绘长江流动的情景作为开篇,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以表达情似长江一般源源不断的特点。随后,作者运用芳草剃刀的比喻,将琐碎的事务与芳草生长相对应,暗示事物的繁杂与不断涌现,并通过此景,表达了对于生活琐事的感慨。

接下来,作者以自身为例,质问自己为何被虚名所困扰,暗示了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抓住时机、及时行动的决心和意愿。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琐事和功名利禄的思考和感慨。诗意深远,既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思索,也流露出对于追求真实、及时行动的渴望。

赏析这首诗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中通过描绘长江流动和芳草生长的情景,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诗情更加生动鲜活。这种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诗词的意境,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

2. 比喻的运用:诗中作者运用了芳草剃刀的比喻,将琐碎的事务与芳草生长相对应,把握了事物的变化和不断涌现。这种比喻使诗词更具形象感,同时也突出了生活琐事的繁杂和无穷。

3. 对于功名利禄的思考:诗中作者质问自己为何被虚名所困扰,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这种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于个人价值的思考。

4. 时机和行动的决心: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抓住时机、及时行动的决心和意愿。这种决心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以及对于生活琐事和功名利禄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及时行动的渴望和追求。诗意深邃,富有哲理,引发人们对于生活意义和人生追求的思考。

  • 《生查子》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 《霓裳中序第一(次E059房韵)》

    湘屏展翠叠。恨入宫沟流怨叶。釭冷金花暗结。又雁影带霜,蛩音凄月。珠宽腕雪。叹锦笺、芳字盈箧。人何在,玉箫旧约,忍对素娥说。愁切。夜砧幽咽。任帐底、沈烟渐灭。红兰谁采赠别。洛汜分绡,汉浦遗玦。舞鸾光半缺。最怕听、离弦乍阕。凭阑久,一庭香露,桂影弄栖蝶。

  • 《范才元道中杂兴》

    底处烟林飞伯劳,春生诗思剩摇毫。归来准拟扶头醉,日射花梢三丈高。

  • 《又用韵》

    穷巷无人车辙稀,寻巢燕子故飞飞。似嫌茅屋太低小,庆厦千间欣有归。

  • 《大涤洞天留题》

    脱略嚣尘处,清游兴已先。人行九锁路,洞引十洲仙。云势生山石,雷声发涧泉。长吟动尊俎,林影月娟娟。

  • 《偈十六首》

    去年逢表春,朱颜映桃李。今年逢青春,白发压双耳。人生七十年,疾若东流水。不了本来心,生死何由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