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六》

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数椽。
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六

两淮极目草芊芊,
野渡灰余屋数椽。
兵马渡江人走尽,
民船拘敛作官船。

中文译文:
两淮的景色尽收眼底,茂盛的草丛连绵不绝,
荒芜的渡口只剩下残存的几间房屋。
战士和战马渡过江,百姓纷纷逃散殆尽,
民船被征用,只有官方的船只运行。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汪元量创作的《湖州歌九十八首》中的第三十六首。诗人以湖州为背景,描绘了战乱下两淮地区的凄凉景象。草丛茂盛、渡口荒芜的描写,暗示了战火蔓延、人烟稀少的现状。战马和战士渡江离去,百姓们也纷纷逃离家园,只剩下被征用的官船在江上往来。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战乱带来的惨状和人民的困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乱带给湖州地区的灾难和百姓的苦难。诗人以草芊芊和屋数椽来形容两淮地区的景象,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草丛茂盛和凋敝的渡口的对比。通过战马渡江和人民逃散的描写,诗人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恐惧和流离失所的境况。最后,官船取代了民船的情景,更加凸显了人民生活被军事征用所剥夺的无奈。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民的疾苦,展示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忧虑。

  • 《读东坡和陶影答形》

    君如烟上火,火尽君乃别。我如镜中像,镜坏我不灭。

  • 《经汾阳旧宅》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 《岫禅师南溪兰若》

    锡影配瓶光,孤溪照草堂。水悬青石磴,钟动白云床。树色含残雨,河流带夕阳。唯应无月夜,瞑目见他方。

  • 《漫兴十一首》

    已遭穿颊尚洋洋,尔本何辜饵触香。断肉未能聊戒杀,念将赎尔又空囊。

  • 《满江红 代送朱姓吏满归》

    只说琳川,精吏道、恢恢余地。元来是、深衣儒者,将儒饰吏。传世四书端实学,待人一县皆和气。及芳辰、美解赋归来,真堪醉。肩已息,心无愧。青鬓在,苍颜未。符君家翁子,□年当贵。九十月终行鹜退,三千水击抟鹏易。岂有材、如此不超迁,行知遇。

  • 《寄怀在伯三首》

    沅水与湘水,合流俱洞庭。如何君于我,乃隔影与形。沧江鸥鹭野,深林兰蕙馨。含章斯发发,遂性逐冥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