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病中赏梅赠元晦老友》

梅边无与谈,赖有之子至。
荒寒一点香,足以酬天地。
天地亦无心,受之自人意。
韬白任新和,风味要如此。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病中赏梅赠元晦老友》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中赏梅赠元晦老友

梅边无与谈,赖有之子至。
荒寒一点香,足以酬天地。
天地亦无心,受之自人意。
韬白任新和,风味要如此。

中文译文:
病中欣赏梅花时,有幸有贵友元晦前来相伴。
在荒寒之中,一点梅花的芬芳足以回报天地的恩赐。
天地之间也没有特别的关注,它们只是接受人们的喜好。
我要收敛自己的白发,顺应时代的变迁,但风味仍然要如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病榻上赏梅时的情景,并将这种景象与人生境遇相联系。作者病中无法与他人交流,但幸得贵友元晦前来陪伴。梅花虽然在荒寒的环境中开放,却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足以回报天地的恩赐。这种景象使作者感叹,天地并不在乎梅花的芳香,它们只是接受人们的喜好和意愿。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希望韬光养晦,适应时代的变化,但仍然要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品味。

整首诗以梅花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尽管生活可能困难和艰苦,但人们仍然能从中找到美好和喜悦。作者通过梅花的芬芳、天地的无心以及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与时俱进的同时,作者也强调了保持独特个性与品味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审美追求。它展示了作者在病榻上的心境,并通过梅花的赏析,传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 《潄玉斋前杂卉皆龙图王至之所植各赋一章凡得》

    移植自西南,色浅无媚质。不竞灼灼花,而效离离实。

  • 《采桑子(三月晦必东馆大雨)》

    连朝雨骤驱春去,瓦注盆倾。不记初春。润柳催花忒有情。春光解有重来日,宁耐休争。待得秋深。听你无聊点滴声。

  •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

    朱门近在府园乐,杖屡过从跬步中。避暑连翩投辖宴,析酲萧洒满襟风。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剪烛添香欢未极,但惊铜漏太匆匆。

  • 《官舍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 《中秋月》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 《琉璃砲灯中鱼》

    头角未峥嵘,潜宫号水晶。游时虽逼窄,乐处在圆明。有火疑烧尾,无波可动情。一朝开混沌,变化趁雷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