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访萧寺,爽气清如沐。
坐看雨离山,飞阴断平陆。
归途阻夕涨,伫立惊幽独。
曳杖听残钟,却寄僧坊宿。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晨兴》是刘子翚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晨早起来,我访问萧寺,
清爽的空气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坐着观赏雨水离开山脉,
飘动的阴云切断了平原的视线。
回程被夕阳的涨潮所阻挡,
独自停留在这幽静的地方,
拖着拐杖倾听残留的钟声,
只好暂住在寺庙里。
诗意:
《晨兴》描绘了作者清晨起床,前往萧寺游览的情景。诗中表达了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给作者带来的宜人感受。他坐在那里,看着雨水从山脉间散去,浓密的云层遮蔽了平原的视线。在回程中,夕阳的涨潮使他无法顺利归途,于是他在这个幽静的地方停留下来,依靠拐杖倾听寺庙中残留的钟声,只得暂时在寺庙里过夜。
赏析:
这首诗以清晨起床、出门游览的经历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清爽的空气、飞阴断平陆,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处环境的美妙和变化。尤其是在回程时夕阳的涨潮阻挡了归途,诗人留连于此,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惊讶。最后,他曳着拐杖,聆听寺庙中的残钟声,选择在僧坊暂住,展现了一种虽然困顿却能从自然与宗教中找到慰藉的心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知相融合,呈现出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归途和寄托的思考。
移植自西南,色浅无媚质。不竞灼灼花,而效离离实。
连朝雨骤驱春去,瓦注盆倾。不记初春。润柳催花忒有情。春光解有重来日,宁耐休争。待得秋深。听你无聊点滴声。
朱门近在府园乐,杖屡过从跬步中。避暑连翩投辖宴,析酲萧洒满襟风。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剪烛添香欢未极,但惊铜漏太匆匆。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头角未峥嵘,潜宫号水晶。游时虽逼窄,乐处在圆明。有火疑烧尾,无波可动情。一朝开混沌,变化趁雷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