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赴南恩道间和杨体南三首》

再岁大江滨,了无功可程。
行行看绝塞,录录更专城。
不作安巢鸟,应惭出谷莺。
赖同草玄手,时抱一经横。

作者介绍

黄公度(一一○九~一一五六),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第一,调平海军节度签判。召爲秘书省正字。因忤秦桧,被论予词。十九年,通判肇庆府(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八)。桧卒,召爲考功员外郎。二十六年卒,年四十八。有《知稼翁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林大鼐《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 黄公度诗,以明天启五年黄崇翰刻《莆阳知稼翁集》二卷本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赴南恩道间和杨体南三首》是宋代黄公度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作者面对岁月的流转和自身的无所作为之感,以及对于身处逐渐变迁的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再岁大江滨,
了无功可程。
行行看绝塞,
录录更专城。
不作安巢鸟,
应惭出谷莺。
赖同草玄手,
时抱一经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为出发点,表达了对于自己在岁月中所取得的成就的反思和无奈。诗的开头,描述了作者再一次来到大江边,意味着他重回人世间,面对新的岁月。然而,他感到自己无所作为,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功名利禄难以达到。

接下来的两句“行行看绝塞,录录更专城”,描绘了作者行走于边塞之地,观察着世间的变迁。他通过行走,看到了战乱频发的边塞地带,见证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辛劳。而他自己则专注于记录这一切,因此"录录更专城",专心致志地将这些变迁记载下来。

诗的后半部分,“不作安巢鸟,应惭出谷莺”,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自责。他将自己比作没有安定巢穴的鸟儿,与不断迁徙的谷莺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暗示着作者对于自己无法安定的生活状态的自省和自责。

最后两句“赖同草玄手,时抱一经横”,表达了作者对于草玄之手(指黄公度的师父)的依赖和感激之情。他时刻抱着一部经书,以表达自己对于学问和智慧的追求。这两句诗句中的“草玄之手”也可以理解为黄公度的师承和学问传承的象征,以此突出了作者对于学问的重视和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个人的经历和感悟为基础,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对社会变迁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无所作为的愧疚和对于学问和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同时,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诗词更具意境和含蓄,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登狼山》

    郡僻山更远,尘喧与世违。水横观雁度,天静见龙归。落叶霜凝树,思亲泪湿衣。西风怕回首,不忍白云飞。

  • 《重阳赵使君惠酒》

    何尝自觅王弘酒,颇酒曾麾道济梁。处士固应高一着,江州太守味尤长。

  • 《睡起》

    幽鸟无言啄落花,风吹榆荚打窗纱。先生酒醒绿阴里,笑听蜂儿报晚衙。

  • 《高桥舟中二首》

    小队旌旗西郭头,笋舆缓步年农畴。十分田有九分闢,今岁人无去岁忧。贴水新秧头欲起,连云宿麦颔都收。天怜老子勤民瘼,赐与丰年不待分。

  • 《晓晴度青城绳桥二绝句》

    怒涛喷雪战鱼龙,架篾成桥袅半空。世路险夷那不有,此心安处本来同。

  •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