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芙蓉对镜岭》

世事日千变,劳生忧患多。
谁知度炎熟,正尔陟嵯峨。
峰矗莲初绽,崖枯镜未磨。
江东兹绝险,叹我两经过。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过芙蓉对镜岭》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事日千变,劳生忧患多。
谁知度炎熟,正尔陟嵯峨。
峰矗莲初绽,崖枯镜未磨。
江东兹绝险,叹我两经过。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人们面临的困难和忧虑。作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以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山峰、花朵和镜岭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哲理的意味。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象征,通过山峰、花朵和镜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首句"世事日千变,劳生忧患多"直接点出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忧虑。接下来的两句"谁知度炎熟,正尔陟嵯峨"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和对困境的挑战。"度炎熟"意味着人们度过了炎热的夏季,迎来了成熟的季节,而"陟嵯峨"则形容了攀登险峻的山峰,象征着人们面临的艰难和挑战。

接着,诗中描绘了"峰矗莲初绽,崖枯镜未磨"的景象。"峰矗莲初绽"形象地描绘了高耸的山峰和初开的莲花,寓意着坚强和希望。而"崖枯镜未磨"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未完成,暗示着世事的无常和人们的努力与挫折。

最后两句"江东兹绝险,叹我两经过"表达了作者对江东地区险峻地势的感叹,并将自己的经历与之相对比。这里的"江东"指的是作者所处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人生旅途中遇到的艰险。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的对比,诗词传递了一种深邃的哲理,让人们思考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山峰、花朵和镜岭为象征,表达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困难,同时也传递了对坚强和希望的追求。整首诗意蕴含深远,引人深思。

  • 《病中杂咏十首》

    伐性无蛾眉,腐肠无旨酒,斋居亦得疾,果无第一手。才不如嵇康,疏嬾则过之;虽有绝交书,不作幽愤诗。

  • 《和范希孟韵》

    急隐归来趣转深,静中不放一尘侵。日长宴坐风敲竹,夜久澄心月满林。诗句每从佳境得,酒杯长为故人斟。时危莫用计然策,身在五湖空铸金。

  • 《卜算子 和师韵》

    业重多思算。岂悟爻和象。深谢风仙特地来,便把顽遇唤。忿怒常思难。性烛须教灿。真乐真欢散尽愁,师弟常为伴。

  • 《隐静山访怀贤上人不遇》

    松上垂青蔓,蒲根泻碧反。高僧来不见,却返五峰前。

  • 《水调歌头 赋三门津》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 《同钱员外禁中夜直》

    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此时闲坐寂无语,药树影中唯两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