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龙华寺傅大士真身像》

古寺郊丘侧,钟鱼晓未喧。
双林有遗骨,瑞萼记名园。
粒石嗟余饭,神槌想叩门。
蚕桑犹有谒,鼓舞动山村。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龙华寺傅大士真身像》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韩元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寺郊丘侧,
钟鱼晓未喧。
双林有遗骨,
瑞萼记名园。
粒石嗟余饭,
神槌想叩门。
蚕桑犹有谒,
鼓舞动山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龙华寺中傅大士真身像的景象,通过对寺庙和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傅大士的尊敬和景仰之情。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寓意和哲思,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龙华寺的景象,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赏析:

古寺郊丘侧:古寺位于郊丘的一侧,这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寺庙的古老和庄严。

钟鱼晓未喧:钟声还未响起,清晨的宁静犹如一条鱼游动在空中,这里使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增加了诗意的深度。

双林有遗骨:寺庙周围有两片林木,其中有傅大士的遗骨,表达了对傅大士的敬仰和纪念。

瑞萼记名园:瑞萼指的是美丽的花朵,这里指傅大士的园林中有花朵盛开,表达了对傅大士的景仰和赞美。

粒石嗟余饭:粒石指的是寺庙周围的小石块,嗟余饭表示寺庙的僧人们仅凭一些粗糙的食物维持生活,这里表达了对寺庙僧人的艰苦生活的同情和敬意。

神槌想叩门:神槌指的是寺庙的门,这里表达了作者的虔诚之情,希望能够接近神圣的存在。

蚕桑犹有谒:蚕桑指的是养蚕和种桑的农田,这里表达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珍视和继承。

鼓舞动山村:寺庙钟声鼓舞起山村的人们,给他们带来力量和希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寺庙和周围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傅大士和寺庙的景仰之情,同时也融入了对传统文化和农耕生活的思考和赞美。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受,让人们对傅大士和寺庙的境界产生共鸣。

  • 《樵人十咏·樵谿》

    山高谿且深,苍苍但群木。抽条欲千尺,众亦疑朴樕。一朝蒙翦伐,万古辞林麓。若遇燎玄穹,微烟出云族。

  • 《登女郎台》

    女郎名字本风流,好与州人作胜游。倘使此台呼丑女,汝阴城里一荒丘。

  • 《句》

    浪痕自记岑彭□,冈势云依陆抗城。

  • 《晓行板桥村》

    水关西路听鸡鸣,岭月初沉晓雾平。人响间闻茅店语,马蹄连上板桥声。悠悠渐喜乡山近,琐琐偏知旅态生。更下长陂说徒侣,天明须趁及先行。

  • 《郑检法久病将起以诗速之》

    诗人贪睡费朝衙,卧看香奁晖碧鸦。已向中秋阻丹桂,莫教重九负黄花。曈曈初日关农事,冉冉闲情近物华。已辨作糕寻故事,速来同醉落鸟纱。

  • 《读唐人愁诗戏作》

    少时唤愁作底物,老境方知世有愁。忘尽世间愁故在,和身忘却始应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