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戏韩子师》

读书堂前霜月明,读书堂后霜风声。
主人读书已万卷,足踏省户还专城。
朅来掩关卧不出,左拥韦编右瑶瑟。
似闻天女亦爱静,便喜兰房长英物。
我舍应门才一儿,赵子尤作仙果迟。
白头相看辄浩叹,玉树独满君家墀。
我歌声长君且听,不特交游幸同姓。
极知玉盎有新醅,每恨金觞乃无柄。
从君泥饮不作难,景物过清天复寒。
犀钱汤饼未免俗,琵琶与筝当合弹。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戏韩子师》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读书堂前霜月明,
读书堂后霜风声。
主人读书已万卷,
足踏省户还专城。

诗词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在寒冷的夜晚读书的情景。在读书堂前,明亮的月光映照着一片霜凉,而在读书堂后,吹来的风声带着寒冷的气息。主人已经读过很多书,足迹踏遍了整个城市。

朅来掩关卧不出,
左拥韦编右瑶瑟。
似闻天女亦爱静,
便喜兰房长英物。

诗中的主人沉迷于读书,不愿离开自己的居所,闭门不出。他的左边放着韦编(指书籍),右边摆放着瑶瑟(指乐器),显示他对知识和艺术的热爱。他似乎能听到天女们也喜欢安静的声音,而他自己则喜欢兰房(指书房)长久保存的优秀书籍。

我舍应门才一儿,
赵子尤作仙果迟。
白头相看辄浩叹,
玉树独满君家墀。

诗人自谦自己只有一个儿子,而赵子(指赵孟頫,字子尤)却成为仙人般的人物,可见他对赵子的赞赏。当诗人和赵子相互看望时,他们都感慨万分,白发相对,这时候玉树已经长满了赵家的庭院。

我歌声长君且听,
不特交游幸同姓。
极知玉盎有新醅,
每恨金觞乃无柄。

诗人提出自己的歌声,希望主人能聆听。他并不仅仅是为了交际而来,而是因为他知道主人内心渴望知识,希望能够分享新的见解。他常常感到遗憾的是,金觞(指酒杯)却没有柄,无法与主人共饮,表达自己的思想。

从君泥饮不作难,
景物过清天复寒。
犀钱汤饼未免俗,
琵琶与筝当合弹。

诗人表示自己愿意与主人一同饮酒,不会嫌弃质朴的饮具。尽管景色已经过了明丽的时光,天气变得寒冷,但他们依然可以共享美好的时光。诗人提到犀钱(指犀角制成的酒杯)和汤饼,暗示他们并不追求奢华,而是注重心灵的交流。他们可以一起演奏琵琶和筝,共同创造美妙的音乐。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读书人的志趣和情怀。诗人通过描绘读书堂前后的景象、主人的读书成就和自己与主人的交往,展现了对知识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友谊和共同追求的珍视。诗中融入了自嘲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读书人的羡慕和敬重,同时也传递了对清净和静谧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读书人的情感世界,让读者在寒冷的夜晚感受到知识的温暖和友谊的珍贵。

  • 《次韵秋日遣兴》

    西风暑退喜清秋,倦客漂流沧海头。用舍行藏知有命,山林钟鼎岂能谋。汗青漫志三馀乐,养素宁忘一溉收。鹏鷃}逍遥天壤内,何劳八极赋神游。

  • 《十虫吟》

    虫有卖油公,什伍处阴湿。长脚如蠨蛸,爱莫能助细走不及。儿童反接之,邀其吐微汗。所挟虽不多,坐此遭攟拾。

  • 《清平乐》

    赵家燕燕。宜在昭阳殿。春入馆娃深宫宴。秀色从来未见。浅颦轻笑都宜。临风好是腰肢。今夜松江归路,月明愁满清辉。

  • 《句》

    鹦鹉能言争似凤。

  • 《孟少保会师握拳缺指相请赞》

    为人手段十分粗,拳下搜寻一个无。咄这村僧难凑泊,释迦弥勒是他奴。

  • 《与孟东野》

    寒衣草木皮,饥饭葵藿根。不为孟夫子,岂识市井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