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深红腊炬明,打窗风雪正纵横。
瓦瓶旋注山泉满,却作潇潇细雨声。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夜雪》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炉火燃烧红得很深,窗外风雪交织纵横。
瓦瓶中旋注满山泉,却发出潇潇细雨声。
诗意:
这首诗以夜晚下雪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温暖的居所中的冬夜景色。炉火燃烧得很旺,发出深红色的光芒,窗外的风雪纷飞,交织成各种形状。诗人还描述了一个瓦瓶中装满了山泉水,水满到了瓶口,滴水之声像是细雨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冬天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首先,诗人用"炉火深红"来形容炉火的明亮和温暖,烘托出一个温暖的室内环境,与窗外寒冷的风雪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运用"打窗风雪正纵横"这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窗外风雪的状况,使读者感受到了寒冷的气息和景色的变幻。最后,诗人以"瓦瓶旋注山泉满,却作潇潇细雨声"作为结尾,通过引入水声的描写,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静谧和诗意。这种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雪夜之中,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和美丽。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冬夜雪景的美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通过对温暖与寒冷、明亮与阴暗的对比描写,以及水声的引入,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然界的变幻和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嵇叔夜,鼓琴饮酒无闲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刘伯伦,虚生浪死过青春。一饮一硕犹自醉,无人为尔卜深尘。
新图别义初拈出,四座皆惊昔未闻。定是胸中通象数,或于梦里见羲文。向来夫子编三绝,近世名儒说七分。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
非崖非巅,壁立苍然。野花炯炯媚朝日,樛木缭绕栖寒烟。归乎归乎,幽深此便。居乎居乎,市声昼喧。纷去住于吾心,定取舍于吾言。竹色一轩秋雨后,荷花十里晚风前。锦城不似还家乐,独立津头欲间船。
仙家庭院。红日看看晚。一朵梅花挨枕畔。玉指几回拈看。拥衾不比寻常。天涯无限思量。看了又还重嗅,分明不为清香。
丹霞不蹋长安道,生涯萧条破席帽。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狮子吼。那伽定後一炉香,牛没马回观六道。耆域归来日未西,一锄识尽婆娑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