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逢人》

逢人似相识,初不辨名字。
折腰致寒暄,但道久暌异。
归来省眉目,彷佛犹梦寐。
自非知心交,君辈定难记。
将无半面别,正恐呼声似。
中年况多忘,错认固无意。
典刑要深思,摸索岂难事。
尚想睢阳公,一见了奴隶。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逢人》

逢人似相识,初不辨名字。
折腰致寒暄,但道久暌异。
归来省眉目,彷佛犹梦寐。
自非知心交,君辈定难记。
将无半面别,正恐呼声似。
中年况多忘,错认固无意。
典刑要深思,摸索岂难事。
尚想睢阳公,一见了奴隶。

中文译文:
遇见了人,似乎相熟,初时无法辨认名字。
弯腰行礼,寒暄一番,感觉久别重逢却有些陌生。
回到家中,反思着那个相遇的人,仿佛还在梦中。
我们并非知心的朋友,所以对方很难记住我。
即使没有面对面的别离,我担心对方的呼唤声也会有些陌生。
中年之后,尤其容易忘记,错误的辨认也无意义。
对于法律的制裁,需要深思熟虑,但摸索理解并不困难。
我还在想念睢阳公,一见到他的奴隶就会明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写了一种遇见熟人却无法辨认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流逝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困惑和无奈之情。诗中的“逢人似相识,初不辨名字”描述了初次相见时的陌生感,人们在面对久别重逢的熟人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作者通过“折腰致寒暄”表达了短暂的交流,但双方仍然感觉久别重逢却有些陌生。

在回到家中后,作者开始反思这次相遇,感觉就像是在梦中一样。他意识到这种熟悉感只是表面的,彼此并非真正的知心朋友,因此对方很难记住他。即使没有面对面的别离,作者仍然担心对方的呼唤声也会变得陌生。中年之后,记忆力衰退,容易忘记,对熟人的辨认也可能出错,但这种错误的辨认并没有实质意义。

最后两句提到了睢阳公,这是一位历史人物,作者表达了对于那位公子的思念,认为只要一见到他的奴隶,就能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于熟人相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困惑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岁月中容颜易变、人事易散的现实。

  • 《夜出西溪》

    东府忧春尽,西溪许日曛。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柳好休伤别,松高莫出群。军书虽倚马,犹未当能文。

  • 《剪春罗》

    随时宫女逐流波,尚有精魂在处多。待到百花零落尽,从头子细剪春罗。

  • 《寺中闻射因成》

    殿宇时闻燕雀喧,虚庭尽日少人行。孤吟独坐情何限,时喜风传中鹄声。

  • 《益州夫子庙碑》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是以朱阳

  • 《洞霄观水》

    峡口苍苍放水时,乾风吹落面前诗。可怜无地鹧秋色,流出千山也自奇。

  • 《君锡以新诗相示因成四十字答之》

    君诗三十首,一一敌琅玕。语近终非俗,情闲不似官。姑山蟠郡碧,旴水蘸天寒。景物将才思,相期李杜坛。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