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代询黄发,临雍缺盛仪。
久从曾釜乐,俄重鲤庭悲。
德履嗟如在,功名误见期。
平生拄颐剑,聊挂墓门枝。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致政龙图给事徐公挽词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韩元吉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致政龙图给事徐公挽词二首
今代询黄发,临雍缺盛仪。
久从曾釜乐,俄重鲤庭悲。
德履嗟如在,功名误见期。
平生拄颐剑,聊挂墓门枝。
诗词中的"致政龙图给事徐公挽词二首"意为写给政务繁忙的徐公挽词的两首诗。整首诗词表达了对徐公的赞颂和思念之情。
中文译文:
现今时代问黄发,临雍宴会缺少盛仪。
长久以来曾共享快乐,如今突然又重重陷入悲伤之中。
德行卓越令人叹服,但功名却误了触及的时机。
平生一直以剑拄着下巴,如今只能挂在墓门的树枝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徐公的境遇,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徐公作为一个政务繁忙的官员,被称为"政龙图给事",他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忧虑和压力。
诗的开头描述了现代的时代,黄发可能指年老,临雍指宴会上的礼仪,缺盛仪则意味着宴会的隆重程度不如往常。这里通过对宴会的描绘,暗示了徐公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落和遗憾。
接下来的几句诗描绘了徐公曾经的快乐和如今的悲伤。曾釜乐意味着曾经与友人共享欢乐,而重鲤庭则表达了此刻的悲伤。这种对比强调了徐公从过去的快乐转变为现在的悲伤和孤独。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徐公的敬佩和惋惜。德行嗟如在,意味着徐公的高尚品德仍然存在,但是他的功名却误了触及的时机,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成就。
最后两句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徐公的形象。平生拄颐剑,表达了他一生以来持剑拄着下巴的姿态,显示出他的坚定不移和执着;而挂在墓门的树枝上则暗示了他的离世和对他的怀念。
整首诗词通过对徐公的身份、现状和个人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在政治和人生道路上的困惑和思考。
但住沟西第五村,香粳酿熟少开门。家僮只自为樵牧,径竹凭他长子孙。雨过晓山泉噪涧,花生春菜蝶穿园。抱琴客到棠梨下,卯酒犹醺藉柳根。
吁嗟兰德已云翩,空见佳城在九原。无禄久虚南涧藻,有姑谁慰北堂萱。苦荼独御安天命,曒日同归信誓言。诸子欲知遗恨事,陇头长听水潺湲。
叶叶寒清粟粟黄,何年月斧落吴刚。秋风误到人间世,幽壑难藏天上香。渺立尘氛群玉府,独餐沆瀣碧云乡。生来不并凡红紫,合在蟾蜍蚬滴旁。
误点能成物,迷真许一时。笔端来已久,座上去何迟。顾白曾无变,听鸡不复疑。讵劳才子赏,为入国人诗。
仗节辞王室,悠悠万里辕。诸君皆雨别,一士独星言。啼鸟乱人意,落花销客魂。东坡爱巢谷,颇恨晚登门。
葺茅栖碧岩,梯路上云危。树影池摇曲,泉声石碍迟。鸟术丸罢药,猿拾著残棋。见说仙家伴,时来觅紫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