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已成癖,幽寻湖上台。
应知千里近,动作半年来。
一径草仍碧,两山梅未开。
犹怜冲雨湿,路入乱云堆。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雨中同邹德饭白云庵》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懒惰已成癖,幽寻湖上台。
应知千里近,动作半年来。
一径草仍碧,两山梅未开。
犹怜冲雨湿,路入乱云堆。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在雨中与朋友邹德一同前往白云庵的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懒散的性格,却在此刻愿意与友人一同寻幽探胜。诗中暗示了距离并不遥远,只要有行动才能近距离感受到千里之外的美景。诗人描述了一条青草依然翠绿的小径和两座山上尚未开放的梅花,表现了早春时节的景象。然而,他仍然欣赏雨水洗涤大地的情景,勇敢地踏上一片乱云之中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雨中行走的情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观察和感悟。诗人以自嘲的态度表达了自己懒散的性格,但在雨中却有一种突破常规的勇气和决心,愿意与友人一起去探索未知的景致。通过对小径上的青草、山上未开放的梅花以及雨水洗涤的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示了春天初雨后的清新和生机。他不畏艰险,勇敢地踏上通向白云庵的道路,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整首诗以简洁的形象和明快的节奏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感受,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雨中行走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诗人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塑造了一种深情、淡然的意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枯时始见花。
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孤光杂新故,众色更重累。散碧出疏茎,分黄成细蕊。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玉貌对应惭,霞标方不似。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花时苟未赏,老至
都下灯前别酒阑,我归江国子闽关。鲤鱼不赐书来去,蝴蝶犹将梦往还。抵掌伊吾灰壮志,折腰彭泽汗衰颜。十年以后来相问,收拾俸余归买山。
片席出林杪,惊碍阁树枝。划空争鸟疾,抱水受风迟。却认此身住,翻看彼岸移。欲分衣上冷,交臂短窗时。
南山老,还记少陵诗。七十古来稀。清池拥出红蕖坠,西风吹上碧梧枝。趁今朝,斟寿酒,记生时。也不羡、鲲鹏飞击水。也不羡、蛟龙行得雨。人世事,总危机。扶床正好看孙戏,舞衫不要笑儿痴。更埙篪,三老子,鬓如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