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故端明尚书汪公挽词二首》

献纳高门地,君王识履声。
闽山歌惠政,蜀道憺威名。
逝矣嗟天命,谁欤总国成。
弟兄无六十,殄瘁亦堪惊。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故端明尚书汪公挽词二首》
作者:韩元吉
朝代:宋代

诗词原文:
献纳高门地,君王识履声。
闽山歌惠政,蜀道憺威名。
逝矣嗟天命,谁欤总国成。
弟兄无六十,殄瘁亦堪惊。

中文译文:
献纳高门地,君王领略其声音。
闽山歌颂着仁政,蜀道传颂着威名。
逝去了,唉天命啊,谁能将国家统一。
弟兄们未到六十,却已经疲惫不堪,令人惊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韩元吉为故端明尚书汪公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逝去的汪公的怀念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首先,诗中提到了献纳高门地,意指汪公的才华和品德高尚,使君王能够听到他的声音,意味着他的言行受到朝廷的重视和认可。

接着,诗中以闽山和蜀道为代表,颂扬了汪公在两地的政绩和声望。闽山歌惠政,表明汪公在闽地推行了仁政,受到百姓的赞颂。蜀道憺威名,蜀道是指四川的交通要道,说明汪公在蜀地树立了威望,被人们所敬仰。

然而,诗人在接下来表达了对汪公逝去的悲伤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诗句中的"逝矣嗟天命"表达了对逝去的汪公的惋惜之意,感叹命运的无常。"谁欤总国成"则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期盼,希望能有人能够继承汪公的遗志,统一整个国家。

最后两句诗意深沉,表达了对弟兄们的忧虑。诗中提到弟兄们未到六十,却已经疲惫不堪,殚精竭虑。这里的弟兄们可以理解为汪公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他们虽然年纪尚轻,但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磨难。

整首诗通过对汪公的颂扬和对时局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功臣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同时,也凸显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对有识之士的渴望和对战乱年代的痛惜。

  •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 《七言二首答黎教授》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枯时始见花。

  • 《鲜于少府宅看花》

    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孤光杂新故,众色更重累。散碧出疏茎,分黄成细蕊。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玉貌对应惭,霞标方不似。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花时苟未赏,老至

  • 《寄临汀推官卢伯寿二首》

    都下灯前别酒阑,我归江国子闽关。鲤鱼不赐书来去,蝴蝶犹将梦往还。抵掌伊吾灰壮志,折腰彭泽汗衰颜。十年以后来相问,收拾俸余归买山。

  • 《帆影阁为僧照渊作》

    片席出林杪,惊碍阁树枝。划空争鸟疾,抱水受风迟。却认此身住,翻看彼岸移。欲分衣上冷,交臂短窗时。

  • 《最高楼(寿南山弟七旬)》

    南山老,还记少陵诗。七十古来稀。清池拥出红蕖坠,西风吹上碧梧枝。趁今朝,斟寿酒,记生时。也不羡、鲲鹏飞击水。也不羡、蛟龙行得雨。人世事,总危机。扶床正好看孙戏,舞衫不要笑儿痴。更埙篪,三老子,鬓如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