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旬泥潦路难乾,烟袅长林雨暗山。
常笑诗人愁屋漏,却思寒士与千间。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访吴元鼎如村五首》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经过连续的阴雨天,道路上的泥泞难以干燥,
轻烟笼罩着长林,雨雾遮蔽了山峦。
我常常嘲笑那些忧心忡忡的诗人的屋顶漏水,
但我却思念着那些过着贫困生活的士人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韩元吉在探访吴元鼎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开头描述了连续阴雨天的景象,泥泞的道路让人行走困难,长林中弥漫着轻烟,山峦在雨雾中隐约可见。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呈现出一种静谧而潮湿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思考和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嘲笑那些诗人们屋顶漏水的情景,这可以理解为对富贵之人的讽刺。他们或许才华出众,但却无法解决生活中的琐碎烦恼,暗示了他们与现实世界的脱节。这种讽刺与自嘲的情感,可能是诗人对于时代的反思,也反映了他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
然而,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却思念贫困生活的士人们。这种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困生活者的理解和共情。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却对于文化和学问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们的生活也许简陋,但内心却充满了智慧和坚守。通过对冷暖人情的思索,诗人展示了对贫困士人生活的一种赞美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对比,展现了对于富贵与贫困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诗人以自嘲和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思,并通过对贫困士人的赞美,展示了对于精神追求的崇敬与向往。这首诗词既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也是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悟与思考。
情态云閒,身心月寒。鼻孔气出快,髑髅津沥乾。鳞龙游跃兮雨翻雷吼,鲲鹏变化兮海运风抟。
为齐臣子者,此日若无闻。独有王孙贾,能知慰倚门。
东望长安山复山,数峰还出两峰间。搅衣来即三年戌,引客聊为一日闲。身似暮云低更好,心如归鸟倦知还。圣朝倘得收遗物,叹息搔头鬓已斑。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选胜南郊结草堂,幽清绝似午桥庄。林鸠唤雨山光暝,畦稻舒花水气长。携酒秋清观纳稼,杖藜春晚看条桑。粢盛献享修祠罢,合族筵开乐未央。
珉玉玢幽,裹蹄精良。既刻厥文,亦铸之章。象德维河,至静而方。辅我光尧,万夺无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