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使节拥朱轩,乃是君家小状元。
不独官资如令祖,更将学术付贤孙。
上供旋捣新禾米,行部时惊旧水痕。
游遍天台便归好,乔松翠竹满青门。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爲襄乐令。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元丰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爲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爲陕西转运使,歷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徽宗即位,召爲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着有《画墁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爲八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张舜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画墁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鲍廷博刊《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鲍本)。四库所辑张舜民诗较草率,今又从《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二十九题三十三首,编爲第五卷。又《画墁集》卷七、卷八爲《郴行录》,中有记行诗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备祖》等书中所辑集外诗及断句,合编爲第六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张舜民所作的《送比部孙郎中将漕二浙》。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前朝使节拥朱轩,
乃是君家小状元。
不独官资如令祖,
更将学术付贤孙。
上供旋捣新禾米,
行部时惊旧水痕。
游遍天台便归好,
乔松翠竹满青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送比部孙郎中将漕二浙
前朝的使节护送着朱轩,
他是贵族家庭的小状元。
不仅仅是依靠家世背景,
更是将学术托付给贤孙。
为了上供,他亲自磨捣着新的稻米,
在行部时,他惊讶地看到了旧时的水痕。
他游遍了天台,心情舒畅地归来,
高大的松树和翠绿的竹子满布在青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送别比部孙郎中将前往浙江和江苏地区的漕运工作。诗中以朱轩为引子,描绘了他是一个出身于贵族家庭,同时也是小状元的才子。诗人赞扬了他不仅仅依靠家世背景,更是将学术托付给贤孙,显示了他的才华和学识。
诗中提到了他为了上供,亲自磨捣新的稻米,这显示了他的勤奋和细致。行部时,他惊讶地看到了旧时的水痕,这可能暗示着他在旧时的漕运工作中发现了问题或者变迁,引发了他的思考和触动。
最后,诗人描绘了他游遍了天台,心情舒畅地归来,高大的松树和翠绿的竹子满布在青门。这里的天台可能指的是景点天台山,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愉悦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朱轩的背景和漕运工作的细节,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添了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氛围。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朱轩的敬仰和祝福之情。
姑苏道士天酒星,醉笔写出双龙形。墨迹从横夺造化,蜿蜒满壁令人惊。一龙翻身出云表,口吞八极沧溟小。手弄宝珠珠欲飞,握入掌中拳五爪。一龙排山山为开,头角与石争崔嵬。波涛怒起接云气,不向九霄行雨来。万物焦枯天作旱,两雄壁隐宁非懒。真龙不用只画图,猛拍栏干寄三叹。
那复有。气味酉农于春酒。犹向故乡怀印绶。相过何日又。吐出心肠锦绣。问我阿娘依旧。娘亦祝君如柏寿。相看霜雪后。
文字未科斗,图书未龟龙。粲然天地间,此理触处逢。是谓象这祖,而为数之宗。吴犧古神圣,先得人所同。文因而繇之,旦出亦并雄。讫于我孔圣,天命滋益恭。浑然一理贯,密察而从容。刮变与象占,四者固所崇。推辞以知变,象占在其中。荒荒秦汉后,学者昧所从。不以灾异会,则心
晚日下前村,呼儿候荜门。屡惊邻犬吠,频问路人言。准拟繙诗卷,经营置酒尊。此怀无与共,愁坐虱空扪。
却从尘外望尘中,无限楼台烟雨蒙。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主西东。
为学未能识肩背,读书万卷空亡羊。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