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鹤林寺》

昔人春尽强登山,只肯逢僧半日闲。
何似一尊乘兴去,醉中骑马月中还。

作者介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作品评述

《鹤林寺》是宋代文人曾巩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鹤林寺》中文译文:
昔人春尽强登山,
只肯逢僧半日闲。
何似一尊乘兴去,
醉中骑马月中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春天临近尽头的时候,他强行攀登山峰,只愿与僧人相会共度半日闲暇。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向往。

首先,诗人提到了"昔人春尽强登山",意味着过去的人们在春天接近尽头时,也会强行攀登山峰。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追求自由和冒险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过去的人一样,不畏困难,迎接挑战。

其次,诗人写道"只肯逢僧半日闲",表示他只愿意与僧人相遇,而且只需要半日的闲暇。这里的僧人可以理解为象征宁静和超脱尘俗的存在,与之相遇可以给诗人带来内心的宁静和放松。诗人通过与僧人相遇,希望能够暂时抛开尘世的烦恼,寻求内心的慰藉和舒适。

接着,诗人用"何似一尊乘兴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的向往。这里的"一尊"可以理解为一块石头,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够像一块石头一样,随心所欲地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快乐,不受任何束缚。

最后,诗人以"醉中骑马月中还"作为结尾。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醉酒的状态下骑马回家的场景。酒后的他与马儿一同穿行在皎洁的月光下,展现了诗人内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

总的来说,《鹤林寺》描绘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放松的向往,他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追求,展现了他豁达、洒脱的心态。

  •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蜀道有错喜欢铺,在大散关上。)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扶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 《过李山人居》

    数椽竹屋傍秋江,屋外疏篱隔柳樁。客至旋分垂钓石,雨来自掩读书窗。痴儿弄镜时翻背,小妇弹筝不识腔。自古渔樵有遗逸,未应只说鹿门庞。

  •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五》

    穆穆惠风。扇彼轻尘。奕奕素波。转此游鳞。伊我之劳。有怀遐人。寤言永思。寔钟所亲。

  • 《山居即事》

    何处成吾道,深居绝送迎。竹扉常昼掩,野径得闲行。万壑树声满,千岩暑气清。相看两不厌,天际一山横。

  • 《瀼溪书堂》

    元子溪曰瀼,诗传到于今。此俗良易化,不欺顾相饮。庐山我久爱,买田山之阴。田间有流水,清泚出山心。山心无尘土,白石磷磷沈。潺湲来数里,到此始澄深。有龙不可测,岸木寒森森。书堂构其上,隐几看云岑。倚梧或欹枕,风月盈中襟。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数十黄卷轴,圣贤

  •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

    绿净无痕,过晓霁清苕,镜里游人。红柱巧,彩船稳,当筵主、秘馆词臣。吴娃劝饮韩娥唱,竞艳容、左右皆春。学为行雨,傍画桨,从教水溅罗裙。溪烟混月黄昏。渐楼台上下,火影星分。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