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衢仙仗豫游归,宝烛星繁换夕晖。
传醆未斜清禁月,散花还拂侍臣衣。
天香暗度金虬暖,宫扇双开彩凤飞。
法曲世人听未足,却迎朱辇下端闱。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和史馆相公上元观灯》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九衢仙仗豫游归,
宝烛星繁换夕晖。
传醆未斜清禁月,
散花还拂侍臣衣。
天香暗度金虬暖,
宫扇双开彩凤飞。
法曲世人听未足,
却迎朱辇下端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上元节夜晚的热闹景象。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元宵节,人们在这一天观灯、燃放烟花,庆祝新年的到来。诗中以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热闹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喜庆节日的赞美和祝福。
赏析:
1. 第一句描述了九条大街上的仙仗(仙人队伍)豫游而归,给人一种喧闹热闹的感觉,预示着节日的气氛。
2. 第二句通过宝烛星繁来比喻燃放的烟火,将烟火的美景与星光交相辉映相比,形容烟花的灿烂夺目。
3. 第三句中的传醆未斜指的是宫廷内禁酒的时辰,清禁月则是指明亮的月光。这句表达了即使到了夜晚,仍然有宫廷内的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4. 第四句描绘了燃放的烟花飘散下来,轻拂着宫廷侍臣的衣袍,给人一种热烈而温暖的感觉。
5. 第五句中的天香指的是花香,金虬暖则是指宫殿内的暖意。这句描绘了花香四溢,宫殿内温暖宜人的景象。
6. 第六句描述了宫扇同时打开,彩凤飞舞的场景,形象生动,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7. 最后两句表达了观众对于法曲(指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的欣赏之情,却迎接朱辇(指皇帝的车辇)从端闱(指皇宫的大门)经过,显示了皇帝的亲临和对节日的重视。
《和史馆相公上元观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宋代上元节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是一首富有节日气氛和浓厚喜庆情绪的诗词作品。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推彼有余,益此不足。惟直与气,如木有根。本既充盛,枝叶自繁。气言其形,直言其理。与生俱生,无彼无此。云何谓直,养此气耶。直果外来,气内出耶。孟氏此言,我知其自。则以告子,以养外计。谓直养气,其差则同。疑其不然,愿启我蒙。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梦寐曲江矶,矶头隐墅扉。朝筇惊鹭起,暮履看渔归。志士泣兰芷,高人甘蕨薇。怅予非所事,乐尔谢尘鞿。
浪卷双溪神物化,烟横三岸电光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