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老意苍松蟠,百金古字青霞镌。
儒林孟子先生是,墨者夷之后代传。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慧觉方丈》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言老意苍松蟠,
百金古字青霞镌。
儒林孟子先生是,
墨者夷之后代传。
诗意:
这首诗词是曾巩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系列中的一首,题为《慧觉方丈》。诗中描述了一位年老的儒者,他的思想智慧如苍松之茂盛,如蟠曲的树枝延伸开来。他的文字卓越如雕刻在青天上的古老字迹,价值连城。这位儒者是儒家学派中的先贤孟子,他的思想被后世传承,影响深远。而诗中的"墨者夷之"指的是道家学派,他们在儒家之后继承了孟子的思想传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表达出了对儒家思想的赞美和传承。诗人通过对苍松和古字的描绘,把儒者的精神境界和学问价值与自然界的壮美景观相联系。苍松是儒家经典中常用的象征之一,寓意儒学的坚韧和持久。古字青霞则表达了文字的价值和美感,展示了儒者的学问精深。诗中通过儒家和道家的对比,展现了儒家学派的重要性和传承的意义。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词句表达了丰富的意境,展示了曾巩对儒家学说的敬仰和推崇。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学问的描绘,诗人塑造了一位智慧而有影响力的儒者形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崇敬之情。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儒家思想的价值,也呈现了曾巩对先贤孟子的敬意,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小雨留春春未归,好花虽有恐行稀。劝君披取渔蓑去,走看姚黄判湿衣。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共我辞家似旅人,栽培莫怪倍殷勤。明年太昊城中色,来作齐安江上春。
丰凶不可问,疑入瘴乡春。高汉枯无润,刚风吹作尘。园林霜后色,樵牧雾中身。四望荒荒白,谁为洗日人。
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