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豪杰》

老哺薇蕨西山翁,乐倾瓢水陋巷士。
不顾无复问周公,可归乃独知孔子。
自期动即重丘山,所去何啻轻糠秕。
取合悠悠富贵儿,岂知豪杰心之耻。

作者介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作品评述

《豪杰》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曾巩。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老哺薇蕨西山翁,
乐倾瓢水陋巷士。
不顾无复问周公,
可归乃独知孔子。
自期动即重丘山,
所去何啻轻糠秕。
取合悠悠富贵儿,
岂知豪杰心之耻。

中文译文:
年迈的山间居士喂养着野生的薇蕨,
喜欢与乡下的陋巷士人倾倒酒水。
他不再顾及无关紧要的事物,
只知道回归到孔子的教诲。
他自愿去行动,即使是重重山岭,
所去之处也不过是些轻浮的琐事。
追求富贵的人们取得了外在的成功,
却不知道豪杰心灵的耻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老哺薇蕨的山间居士和乐倾瓢水的陋巷士人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崇尚和对时世浮躁的批判。

首先,作者描述了山间居士的生活,他年老而仍然从事与自然相处的简单喜悦,以薇蕨为例,展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与之相对照的是陋巷士人,他们追求享乐和物质财富,喜欢倾倒酒水,生活浮华而庸俗。

接着,作者表达了山间居士不再关心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专注于回归孔子的教诲。山间居士放下了对世俗权势的追求,选择追随孔子的道德准则,并以此为指引。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以自身的期许,强调了山间居士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决心。即使面临困难和险阻,他仍然愿意去行动,去攀登高山。与此同时,他看轻了那些追求权势和物质利益的琐事,将之比喻为轻如糠秕。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于追求富贵的人们的讽刺和批判。他们只顾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富贵,却不明白豪杰心灵的高尚和内在的价值观,对此作者表示耻辱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不同生活态度的人物,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儒家道德的推崇和对于浮躁追求的批判。强调了追求真理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物质追求盲目追逐的嘲讽。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真理和高尚的价值观。

  • 《其日雨闻姚黄开戏成诗二章呈子骏尧夫》

    小雨留春春未归,好花虽有恐行稀。劝君披取渔蓑去,走看姚黄判湿衣。

  •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 《秋移宛丘牡丹植圭窦斋前作二绝不秬秸和》

    共我辞家似旅人,栽培莫怪倍殷勤。明年太昊城中色,来作齐安江上春。

  • 《雨土》

    丰凶不可问,疑入瘴乡春。高汉枯无润,刚风吹作尘。园林霜后色,樵牧雾中身。四望荒荒白,谁为洗日人。

  • 《六十六》

    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 《岁日赠拒非》

    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