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昼千万思,一夜千万愁。
昼思复夜愁,昼夜千万秋。
故人远为县,海边勾践州。
故人道何如,不间也与周。
我如道边尘,安能望嵩丘。
又若涧与溪,敢比沧海流。
景山与学海,汲汲强自谋。
愁思虽尔勤,故人得知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一昼千万思》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昼千万思,
一夜千万愁。
昼思复夜愁,
昼夜千万秋。
故人远为县,
海边勾践州。
故人道何如,
不间也与周。
我如道边尘,
安能望嵩丘。
又若涧与溪,
敢比沧海流。
景山与学海,
汲汲强自谋。
愁思虽尔勤,
故人得知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思和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白天和夜晚的思绪和忧愁,以及日夜间的长久秋意。诗人想念的故人远在县城,而他自己身处海边的勾践州。诗人疑问故人的近况,希望没有间断与周旋。作者自比道旁的尘土,无法仰望嵩山之巅;又自谦自己与涧溪相比,不敢与辽阔的沧海相提并论。诗中还提到景山与学海,表达了作者勤奋自学的心态。然而,尽管忧思如此勤劳,故人却不知晓。
赏析:
《一昼千万思》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忧思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白天和夜晚的思绪和愁苦,以及昼夜的长久秋意,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时间和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了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意境。
诗中使用了对比和自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将自己与嵩山、沧海相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谦和无奈。同时,诗中提到的景山与学海,揭示了作者勤奋自学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言简意赅,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时间、自然和人事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愁思和对故人的牵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自谦的心态。
烟渚春融岸碧绡,采兰人竞唱离骚。曲终翻作无生调,听著愁魂似雪消。
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昨日妾从堤上过,如何人不看芙蓉。
直内苦吟今贾孟,自然近作欲韦陶。曩时场屋犹无恙,前辈科名许独高。诗句孰能传海内,官衔仅足诧儿曹。雁门太守何为者,为道深衣胜紫袍。
吾息乾坤之委气,吾身父母之委蜕。乾坤父母不易酬,身体发肤可轻弃。文学恨不随父终,视七尺躯鸿毛同。未容忘形礼制外,犹复假息苫庐中。万物莫移三载志,屋上有漏中无愧。蛇容有识宁受欺,鹤固非凡岂容伪。蛇为仰向鹤俯临,吾乡人始知吾心。朝誉未知乡誉重,人知不似天知深。
拟吊英雄酒一觞,二公什胆一冰霜。金人未殄将军死,宋事无成国土亡。湖上黄埃寒柏惨,沙场青血夜燐光。生刍一束新亭泪,千古兴亡说未央。
硖内收多雨,沙边惨积阴。龙吟殷地远。虹饮入江深。不作山林林去,非忧荆棘侵。经年困奔走,无力更登临。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