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秽休嗟负郭田,蹉跎自过鹿鸣筵。
荆山玉璞空三献,梁苑风尘已十年。
疏入禁中犹未报,赋成都下早曾传。
独携书剑归闽岭,共泛烟波入楚天。
獵獵酒旗邀举白,招招渔艇勸烹鲜。
棋枰斗胜疑成癖,砧杵惊愁几废眠。
驿路数程烦托乘,郡斋终日喜谈玄。
如何弃我还家去,相送津亭一黯然。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送章頔归乡》是一首宋代杨亿创作的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芜秽休嗟负郭田,
蹉跎自过鹿鸣筵。
荆山玉璞空三献,
梁苑风尘已十年。
疏入禁中犹未报,
赋成都下早曾传。
独携书剑归闽岭,
共泛烟波入楚天。
獵獵酒旗邀举白,
招招渔艇勸烹鲜。
棋枰斗胜疑成癖,
砧杵惊愁几废眠。
驿路数程烦托乘,
郡斋终日喜谈玄。
如何弃我还家去,
相送津亭一黯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杨亿送别他的朋友章頔归乡时写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和朋友的过往经历以及当前的处境,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伤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和朋友在纷繁世事中的迷茫和无奈。诗人感叹芜秽的现实使他们失去了田园般的宁静,而他们的年华却在虚度中流逝。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诗人和朋友的文学才华。诗人提到了自己的作品曾经在都城成都传播,而朋友也曾进入朝廷,但却未得到报酬。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被埋没的遗憾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朋友回乡的情景。诗人描述了朋友孤身携书剑返回故乡闽岭,在湖泊之上漂泊,进入楚地。这里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自由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朋友回归故土的渴望。
最后几句以对朋友的送别结束。诗人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酒旗和渔艇,表达了他们共同享受美好事物的心愿,但也暗示了离别和分别的不可避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惋惜和寂寥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友情、离别和人生的无常,通过对具体情景和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感情和思考。
独树倚亭新月入,城墙四面锁山多。去年今夜还来此,坐见西风袅鹊窠。
朱帘乍卷层烟起。露华深浅初疑洗。困倚玉阑风。绮罗知几重。向人如有意。不醉何时醉。便得一枝红。犹胜两鬓空。
月斜孤馆傍村行,野店高低带古城。篱上晓花斋后落,井边秋叶社前生。饥乌索哺随雏叫,乳牸慵归望犊鸣。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侯耕。
燕目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孤城食尽兵未却,度笮中怀挂一索。我辈於此酒宜酌,百岁千秋奈何乐。
寇叔情何厚,邮筒数得书。前春应上冢,能访酒家无。
浅量能消酒几杯,争如俗子厌人来。明朝定到梅山下,不管梅花开未开。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