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署才闻满岁迁,分符便见入秦川。
援毫厌赋梁园雪,缓辔闲看华嶽莲。
竹简汗青妨约史,缣囊封皂且论边。
三峰洞穴多灵药,莫便抛官去学仙。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史馆高司谏绅知华州》是宋代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谏署才闻满岁迁,
分符便见入秦川。
援毫厌赋梁园雪,
缓辔闲看华嶽莲。
竹简汗青妨约史,
缣囊封皂且论边。
三峰洞穴多灵药,
莫便抛官去学仙。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高级官员的心境和人生选择。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修仙之道的向往。他认为官场的琐碎和束缚阻碍了他对历史的研究和仙道的追求,因此他渴望放弃官职,去学习修仙之道。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冲突和选择。首两句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升迁和地位的变化,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而是渴望追求更高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诗人对官场文弊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他对文弊的艰辛和虚浮感到厌烦,希望远离这种环境,静心观赏华山的莲花。接下来的两句抱怨了官场对他研究历史的限制,他认为官场阻碍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记录。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他决定放弃官职,去学习修仙之道。他相信在华山的三峰洞穴中会有灵药,他不愿再为官场所困扰,而是选择了追求超越凡尘的仙道。
这首诗词展现了杨亿对官场的不满和对修仙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由、追求和超越的渴望。通过对比官场和修仙的不同境界,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抉择。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官场生活的幻灭和对仙道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独立精神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南浦维舟访,东堂抵榻眠。後期犹指日,轻别遂终天。墨妙今初贵,诗名久己传。清风如未坠,诸子更翩翩。
昔仰苏仙迹,今瞻弄玉身。岳灵朝捧剑,飙驭夜朝真。笙鹤声常近,烟霞到处新。原言承道荫,秘语慰斯民。
贺家湖东剡溪曲,白塔幽林声断续。雪中兴尽酒船空,境高地胜何由俗。谁结禅居在上方,山房屈曲随山麓。个中非动亦非静,自有白云檐下宿。
江上胥山古木阴,祠堂气象亦萧森。江云不散忧君色,山月犹明死国心。迁史简编今断缺,吴人牲酒日肥深。鄙怀异代悲忠烈,一拜威灵泪满襟。
佳人鲁山下,日弄清汉波。促弦调宝瑟,哀思感人多。咬哇秦缶击,冷落吨客歌。知音良不易,如此粲者何。
滞舟推若泥,逆水去如还。已历三辰次,才行十里间。千斯吾命薄,独尔破天悭。所赖圣贤事,其初不厌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