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王顺升仙处,白傅曾题似更稀。
野客暂游期欲住,山禽何事叫思归。
称心不独烟霞媚,适口仍逢筍蕨肥。
两日正当寒食日,家园忘却有芳菲。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蓝田王顺山晤真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魏野。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蓝田王顺升仙处,
白傅曾题似更稀。
野客暂游期欲住,
山禽何事叫思归。
称心不独烟霞媚,
适口仍逢筍蕨肥。
两日正当寒食日,
家园忘却有芳菲。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蓝田王顺山的情景。王顺山是一个传说中升仙的地方,而白傅则是古代著名的诗人,曾经在此题写过诗句。诗中的"野客"指的是游客,暂时停留在这里,却渴望长久地居住下来。山中的禽鸟唤起了他们思乡的情感。
诗人称赞了蓝田王顺山的美景,这里的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他欣赏山中的烟霞景色,同时也品尝到了美味的野生竹笋和蕨菜。然而,尽管经历了两天的寒食节,他却忘却了家园的芳菲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蓝田王顺山的风景和诗人的游历之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归乡之思的感慨。诗人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写作风格。
诗中的蓝田王顺山被描绘得宛如仙境,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山中的禽鸟的叫声唤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家园的怀念。诗人通过描述蓝田王顺山的美景和品尝当地美食,传递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这种抒情的写作风格在宋代诗词中很常见,能够引起读者对自然美和家乡之情的共鸣。
向来不识中团寺,一自移家得屡过。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
汉苑残花别,吴江盛夏来。惟看万树谷,不见一枝开。水色饶湘浦,滩声怯建溪。泪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尝令湖城,晚得儿子古桂,因为赋此添盆瓣喜万家传。满意掷金钱。仙果休嗔生晚,灵椿最得春偏。隆颅犀角,丹砂一指,玉润松坚。看取翰林枝叶,却如东海当年。
风摇北斗柄欲折,雨溢天河浪正生。一盏昏灯北窗下,腐儒未辍读书声。
江南冬十二月,溪上梅三两花。载取小舟香影,月明自棹回家。
雪睛风劲晚来冰,楼上奇寒病骨惊。雀啄空檐银笋堕,鸦翻高树玉尘倾。青帘闪闪千家静,黄帽亭亭一水横。坐久天容却温丽,一弯新月对长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